回覆列表
-
1 # 自娛自樂ID
-
2 # 坤上影視
文化建設是每個人都應有的責任,要發揮好文化基礎首先要從教學和課本開始,因為學校是人的啟蒙地,要從小開始學。文化建設是要以,和諧、愛國、愛民、平等、尊重、謙讓、民族、和平、愛心、發展等建設教育。不管是社會機構還是企業公司或是社會成員都離不開文化教育,要多方面傳播有關於文化的影片、文字、廣告、短文的宣傳。
-
3 # 木南亮
文化,人類文明進化的動力源泉。
建設,人類行為的高度集中體現。
文化建設不僅功在當代,也必將福澤千秋!
那文化建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呢?簡言之,讓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偉大的精神文明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那我們又該怎樣發揮這個主要作用?
如果把文化比作一盤菜,那我們現在不缺廚師,誰都能掄起勺子露一手。要是把文化比作一場盛宴,那我們可能會手忙腳亂,勉強開席,搞不好還得請外援。
何故?
多數人只會盯著眼前的那盤菜,這個菜是什麼菜系呢?錢菜系。
要想發揮文化的主要作用,就必須對文化有足夠的尊重和敬畏,就必須把文化提升到一個足夠高的地位。
當有一天,你在山林溪水,田間地頭,看到一位讀書的老人時,不再驚訝!
當有一天,你在地鐵車站,公交車上,看到一位讀書的青年時,不再驚訝!
當有一天,你在公園廣場,零售超市,看到一群讀書的孩子時,不再驚訝!
而那時那刻,你也正捧著一本書,微笑著。
讓我們一起從認真讀書開始吧!
文化對於每個社會成員具有的根本意義可以證明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在這一問題上,仍有以下的方面需要闡述。
第一,很多人認為文化是積澱的,自然生成的,因此對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進行質疑。文化的成型有積澱和累積的因素,我們繼承了很多文化的遺產,但值得指出的是,文化也需要建設,積極的文化建設才能從數量和質量上拓展和提升一個民族和社會成員的文化庫。文化的建設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是有選擇的,有棄取的。根據不同時代的需要,我們不斷地在創立新的行為規範,所謂的移風易俗就是文化建設的最好例證之一。以我們的節日為例,新中國成立,我們才過“十一”,到21世紀和國際接軌了,我們才過情人節,母親節,聖誕節。再說傳統中國過年的習俗,1983年首次舉辦春節聯歡會之前,我們傳統的過年習俗中並沒有看春晚這一內容,但是電視普及,春節聯歡晚會一年一年地辦,到現在,看春晚可能和吃餃子一樣已經成為中國大眾過年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春晚文化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文化建設自然還包括對外的學習,對其他文化的積極因子,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思想體系的主動引進。馬克思主義從西方的引入,可能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化建設行為。總之,文化需要建設,需要人力、財力等各項社會資源的支撐和配合,而且,文化建設的成效是以體制化、日常化為保證,以進入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為驗證,所以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因此更需要耐心的過程。
第二,如果文化和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具有同樣的重要性,為生存的需求而服務的經濟建設和為文化發展服務的文化建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一點本來可以不證自明。但是,關於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關係似乎仍值得討論。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是關聯的。經濟建設的成功可能帶來文化建設上的便利,另一個方面來說,文化建設也可能帶來經濟建設上的便利。關於文化可能先於經濟,從而起到促進並引導經濟建設的情況,最經典論證當然還是出於韋伯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韋伯試圖論證的是宗教改革後形成的新教,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化現象,如何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方的發生和發展。換句話說,文化建設影響了經濟的建設,文化甚至促進了經濟基礎的改變。但是,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各有其獨立的使命,兩者之間並不一定存在正比的關係,即經濟建設的成功不一定帶來文化建設的繁榮,而文化建設的成效如何,和經濟建設的成效如何也沒有必然的關係。倉廩實未必知禮節的情況比比皆是,而經濟不發達國家也可以有文化的富足。至於以經濟建設代替文化建設,認為經濟的發展能夠自然地解決文化的危機,則更屬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