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802550723970
-
2 # 使用者8108804039310
高血脂有關因素: 原發性與先天性和遺傳有關,是由於單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參與脂蛋白轉運和代謝的受體、酶或載脂蛋白異常所致,或由於環境因素(飲食、營養、藥物)和透過未知的機制而致。繼發性多發生於代謝性紊亂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黏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腎疾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與其他因素年齡、性別、季節、飲酒、吸菸、飲食、體力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活動等有關。 目前在臨床上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透過日常生活調節。 (1)減少脂肪的攝入量是控制熱量的基礎。減少動物性脂肪如豬油、肥豬肉、黃油、肥羊、肥牛、肥鴨、肥鵝等。這類食物飽和脂肪酸過多,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飽和脂肪酸能夠促進膽固醇吸收和肝臟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飽和脂肪酸長期攝入過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並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進血栓形成。 (2)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膽固醇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但攝入過多的確害處不少,膳食中的膽固醇每日不超過300亳克,忌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魚子、魷魚等食物。植物固醇存在於稻穀、小麥、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現遊離狀態,確有降低膽固醇作用,而大豆中豆固醇有明顯降血脂的作用。提倡多吃豆製品。 (3)供給充足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來源非常重要,主要來自於牛奶、雞蛋、瘦肉類、禽類應去皮、魚蝦類及大豆、豆製品等食品。但植物蛋白質的攝入量要在50%以上。 (4)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要過多吃糖和甜食,因為糖可轉變為甘油三酯。每餐應七、八分飽。應多吃粗糧,如小米、燕麥、豆類等食品,這些食品中纖維素含量高,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5)多吃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的食物。應多吃鮮果和蔬菜,它們含維生素C,無機鹽和纖維素較多,能夠降低甘油三酯、促進膽固醇的排洩。可選用降脂食物,如酸牛奶、大蒜、綠茶、山楂、綠豆、洋蔥、香菇、蘑菇、平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猴頭等食物。
回覆列表
所謂高血脂是胖人專利的印象,往往來源於大多數高血脂潛在病患日常生活中曾攝入大量高油脂食物,並加之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自身身體的脂質新陳代謝能力跟不上脂質積累速度,從而導致脂質累積嚴重,越來越胖越來越胖,同時脂質新陳代謝異常,導致高血脂的出現。 簡言之即:吃太多,胖太快,又不動(亦即,病患是胖人)。這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會逐漸導致甘油三醇、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異常升高,即俗稱的高血脂。 但高血脂發病與否與潛在病患體型胖瘦無太大聯絡。但我們可以換一種正確的說法,即胖人高血脂較常人機率更高。但瘦人也有可能高血脂。 因為高血脂臨床成因大體又可分為原生性和繼生性。原生性比較好理解:由於遺傳,由於家族病史的影響而使潛在病患天生就有很大機率患高血脂。 比方說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新生嬰兒患病率大概在0.3%-0.5%左右,這類病患由於遺傳因素影響,就算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特別健康也會有很可能高血脂。一旦不幸受患病基因影響,臨床上會表現為無論病患體型胖瘦與否,甘油三酯等指標都異常高,脂代謝系統異常紊亂。 繼生性高血脂除了吃太多油膩食品導致血液脂質累積變太胖這一因素外,還有可能是由於潛在病患自身身體脂質新陳代謝體系太弱,或由於各種因素導致自身脂質新陳代謝體系遭受破壞,吃的脂質不易被消耗而血脂異常升高。比方說生活中常見的糖尿病人一般比較消瘦,但是當糖尿病人“飢餓”時會促使體內的脂肪轉換為血脂,導致體內血脂指標異常升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並稱為“三高”不無道理。 總結一下就是:瘦人可能是由於先天遺傳性基因影響,或由於脂質新陳代謝能力弱,從而會導致血脂異常升高。而即使是胖人,如果其脂質新陳代謝體系特別好,吃多少燒多少,那也能避開高血脂的侵襲。 由於高血脂會導致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系列併發症(如前文,還會加劇糖尿病),所以特別是青壯年、中年人這類自認為高血脂低發病人群,也最好能一年一體檢,一年一抽血,從而使防疾病於未然,當然了,無論胖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