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畫大衛

    感謝誠邀!

    非常考驗眼力和想象力。

    看了半天,我覺得是"白道書"這三個字。

    圖片好像應該調一個個兒,即圖下變成圖上。

    先認出右下角是"道",再看右上角是"白",左邊是書籍的"書"的繁體字"書"。細的筆畫是"白"和"道",粗的筆畫是"書"。

    我也是在蒙!

    我也是在猜!

    但我感覺"白道"這兩個字比較像。

    至於"書",只能往字上去靠!就是繁體字有這麼多水平線的字,還垂直線很少的,"書"是比較接近的,甚至是唯一一個。

    我理解的意思是作者姓"白",名"道",他寫的字,寫就是"書"。

    以上文字是我分析出來的。

    假如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 2 # 風雲說收藏

    這種款識最初應該是由篆書組成的,應該是某個窯廠的廠名,如某某堂、某某齋,或者是老闆的名號。但是由於當時民窯的畫工大多不識字,他們對文字最初的樣式在幾批畫工的手裡漸漸走樣,於是就由最初的文字變成了這樣的神仙都不認識的款識。但這不妨礙老百姓購買時認準他們家的產品,因為老百姓也大多不識字,只要款識圖案對就行了。&早期能分辨字跡的款識

    這種民窯的獨特款識最早出現在康熙早期的青花瓷上,有各種堂齋款,比如中和堂、芝蘭堂、彩玉堂、世錦堂、文山閣等等。除了堂名款,也會有各種寄託款和花葉圖款。而你這個瓷器上的款就是這些堂名款的轉化版,已經圖案化了。&康熙時期青花蘭花款識

  • 3 # 南山智叟2

    明朝以前的瓷器上沒有款識,有的刻一兩個字,表示定做的買家,如內府,官等。到明朝才有底款,但開始時也不是太規矩,有的寫在底上,有的寫在邊沿上,還有寫在器物中間的,橫的豎的都有,中後期向規矩方向發展,特別是入清以後,有專門的督陶官,使款識更加規範。

    你的問題是什麼字,看上去象是漢字,實際不是字,是定燒就是買家相互區別的符號,一窯裡各種各樣及各家定燒的不是一家,窯工們為了方便辨認而已。定燒有的是大戶人家自用的,有的是經銷商人定燒的。這種符號清晚期較多。

  • 4 # 玄同閣傳統文化

    先看上圖,這是標準的大清乾隆年制的官窯六字篆書款,再看下圖,是典型的民窯仿官窯款式落的大清乾隆年制的款。

    再看題主給出的圖片,能有一些啟示嗎?

    沒錯,這就是仿照官窯款式簡化了的款,我們叫它字也行,無非就是大清某某年制,但很多都看不清了,也有很多人叫它畫押款,實際上畫押款指的是在瓷器上畫的或寫的能代表和記錄某人或時期的的款式,就好像是一個人的簽字畫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畫押款常見的圖案有花紋、樹葉、動物形象、特殊字元等。

    上圖的是一個畫押款,而題主給的的款式流行了一百多年,從乾隆以後一直到清晚民國初,基本都出現在民窯日用瓷上。有些還能看清中間寫的年號,大清和年制四個字寫的很隨意,看不出來大體的字了,但是中間的兩個字寫的還能辨認,見過幾個嘉慶的,後期寫的都不清晰了,和題主給的圖片差不多。

    這個中間底下的那個字很明顯就是一個豐字,所以基本就是咸豐年的。四周用筆給畫了一個方框,這主要是因為官窯的六字篆書款寫的都方方正正,要和器物的花紋和樣式是同一方向的。為了迎合這一觀點所以大都外邊畫了框。由於民窯的東西產量大,再去花大量時間去詳細畫就不合算了,又為了提高這類瓷器的檔次,就都產生了這樣的款式。

    字就是大清某某年制,不是畫押款,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傳統的寫款法。

  • 5 # 天佑大中華2025

    西夏文字,張

    這是清代出口瓷器,主要物件是中東的伊斯蘭回教,可能是定燒的瓷器給張姓的。也有寫馬,富等字的

    至於為何是張,也不一定是漢族人,有很多說法,通婚外嫁都有可能。

    也有一種說法,位於西北的張掖市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歷史上從長安出發,出敦煌,離武威進入張掖,就要進入河西走廊,於是這裡便鑄就了貨運週轉站作用,歷史上馬克波羅曾到過此地,所以,在瓷器上寫張字,估計於此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膩蟲是什麼,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