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草144270718

    這就是代溝。老年人尤其是三、四十年代的老年人,他們歷經了缺衣少食艱難困苦歲月的磨練,練就他們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只要能吃能用的東西,絕不會浪費和丟棄,把日常生活開支控制在最低限度,省錢存錢成了他們人生的最大樂趣。儘管現國民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但老年人固有的思維模式和一切從儉的生活習慣早己根深蒂固。

    我公公婆婆就是30年末期出生的,他們是企業退休職工,勤儉節約了一輩子,家裡沒一件像樣的東西,什麼都因陋就簡將就,連3、40年前沒穿爛的的確卡都還在穿,一年365天的早餐餐餐都是鹹菜泡飯……在他們人生字典裡最耀眼的幾個字,就是勤儉節約。

    然而,新生代的年輕人,他們沒有經歷艱苦歲月的磨難,生長在改革開放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與生俱來就享有高質量的生活質量,從來也沒缺過錢,受過高等教育,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強,他們思想開闊、思維敏捷,比較會享受生活。

    像我們家老、中、青三代人,思維方式和生活消費觀念都各有不同,其實這就是時代造就的落差,沒有什麼對與錯,相互尊重包容就好。

  • 2 # 95後的打工人

    老人講老理,年輕人講新理,其實並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看問題的角度和理解不同罷了。

    對於爺爺輩的人,他們經歷的時代都比較苦,同時那時候是集體經濟,同時知識的普及程度很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他們的思想比較固話。對於父輩人來說,在有些方面他們看得還是比較開的,也會去接受現在新的事物,但接收速度比較慢。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對於現在的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思想覺悟比較高,而且比較開放一點。

    我還記得我專科畢業,考了本科,那年暑假想去深圳玩。想著我姐在深圳,然後住宿就省了很多,何樂而不為呢!然後在外婆家的時候,說起這個事情,我二舅說:“花幾千去玩,乾點什麼是不好,再說,外面到底有多好,非得去玩!”我當時就笑了,就和舅舅爭辯起來。我大舅,文化水平還不錯,就說:“年輕人確實該出去看看,出去的孩子跟家裡不一樣,一方面會有一定的見識,也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而我媽尊重我的意見。

    時代不同,我們每個人的想法也不同。跟時代不同的人,觀點不同的時候,少說話是最明確的選擇,畢竟有些東西爭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但說說回來,有時候老一輩的話還是很受用的,也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老年人麼,對我們現在很多東西不理解,也情有可原。

    人之間,需要是一個相互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好,我寶寶4個月,這幾天老是流口水,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