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進行曲》選自戲劇《仲夏夜之夢》配樂第10首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2.3 - 1847.11.4)德國作曲家、指揮家。 生平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1809年出生於漢堡一個猶太家庭。祖父是哲學家摩西·門德爾松,父親是一位成功的銀行家,費利克斯在養尊處優又有文化修養的環境中成長。他的母親是鋼琴家,他的鋼琴啟蒙課就是母親教的。姐姐範尼·卡西里(1805-1847)也是一位在鋼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費利克斯珍貴的摯友。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是鋼琴神童,9歲就開始公開演奏,10歲時就為《詩篇19》譜曲,12歲已寫出一首鋼琴四重奏(op.1),14歲組織自己的私人樂隊,16歲發表第一首傑作《絃樂八重奏》,17歲時完成了《仲夏夜之夢》序曲。20歲時他透過指揮《馬太受難曲》在巴赫去世後的首次公開演出來宣傳巴赫的作品。這是1829年,演出地點為柏林歌唱學院。引起轟動而成為聞名遐邇的指揮家。為巴赫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年赴英國指揮倫敦愛樂樂隊,這是他十次英國之行的第一次。在蘇格蘭度假後,以《赫布里底群島》序曲和《蘇格蘭交響曲》(No.3,A小調)表現他的觀感,雖然這兩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訪問義大利時才動筆寫作的。在羅馬與柏遼茲邂逅,並開始醞釀《義大利交響曲》(No.4,A大調)。下一個主要停留點是巴黎(1831-1832),在那裡與李斯特和肖邦相遇。1833年返回德國,完成《義大利交響曲》並在杜塞爾多夫就任音樂總監。1835年成為萊比錫著名的布業大廳音樂會的指揮。1837年與出身於法國胡格諾教派家庭的塞西爾·讓萊諾結婚。1842年與舒曼等人一起創辦萊比錫音樂學院。又設法再度訪問英國,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樂節上指揮他的清唱劇《以利亞》,取得輝煌成功。此時他的健康已是每況愈下,次年他心愛的姐姐病故,給他以沉重的打擊,加速了他的死亡。他於六個月後去世。享年38歲9個月1天。[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1) 樂隊: 五部交響曲(第二為交響康塔塔《頌讚歌》,作於1840年,第三為《蘇格蘭交響曲》,作於1842年,第四為《義大利交響曲》,作於1833年,第五為《宗教改革交響曲》,作於1830年); 序曲有:《仲夏夜之夢》(1826)、《赫布里底群島》(1830-1832,又名《蘇格爾山洞》)、《平靜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1828)、《美麗的梅露西娜傳奇》(1833)和《呂伊·布拉斯》(1839); 鋼琴協奏曲有:《G小調》(1831)、《D小調 》(1837); 雙鋼琴協奏曲有《降A大調》(1824) 《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844)。 (2) 合唱作品: 清唱劇有:《聖保羅》(1834-1836)、《以利亞》(1846-1847)、《耶穌基督》(未完成,1847); 交響康塔塔《頌讚歌》(1840,有人稱之為第二交響曲);九首詩篇歌;九首經文歌。 (3) 戲劇音樂: 歌劇有:《卡馬秋的婚禮》(1825)、《兒子與陌路人》(1829)、《洛雷利》(未完成,1847);戲劇配樂有《安提戈涅》 (1841)、《第一個瓦爾普吉斯之夜》(1831,1842)、《仲夏夜之夢》(1843)、《阿塔利亞》(1843-1845)、《俄狄浦斯在科洛納斯》(1845)。 (4) 室內樂: 六首絃樂四重奏;三首鋼琴四重奏(1822-1825);兩首絃樂五重奏(1831,1845);絃樂六重奏(1824);絃樂八重奏 (1825);兩首三重奏(D小調,1839;C小調,1845);小提琴奏鳴曲,兩首大提琴奏鳴曲(1838、1843)。 (5) 鋼琴:《升F小調隨想曲》(1825);《E小調回旋隨想曲》;六首前奏與賦格(1832-1837);六集《無詞歌》。 (6) 管風琴:三首前奏曲與賦格(1833-1837);六首奏鳴曲(1839-1844)。 (7) 歌曲與主調合唱曲:十套鋼琴伴奏的歌曲;十一套主調合唱曲。
《婚禮進行曲》選自戲劇《仲夏夜之夢》配樂第10首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2.3 - 1847.11.4)德國作曲家、指揮家。 生平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1809年出生於漢堡一個猶太家庭。祖父是哲學家摩西·門德爾松,父親是一位成功的銀行家,費利克斯在養尊處優又有文化修養的環境中成長。他的母親是鋼琴家,他的鋼琴啟蒙課就是母親教的。姐姐範尼·卡西里(1805-1847)也是一位在鋼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費利克斯珍貴的摯友。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是鋼琴神童,9歲就開始公開演奏,10歲時就為《詩篇19》譜曲,12歲已寫出一首鋼琴四重奏(op.1),14歲組織自己的私人樂隊,16歲發表第一首傑作《絃樂八重奏》,17歲時完成了《仲夏夜之夢》序曲。20歲時他透過指揮《馬太受難曲》在巴赫去世後的首次公開演出來宣傳巴赫的作品。這是1829年,演出地點為柏林歌唱學院。引起轟動而成為聞名遐邇的指揮家。為巴赫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年赴英國指揮倫敦愛樂樂隊,這是他十次英國之行的第一次。在蘇格蘭度假後,以《赫布里底群島》序曲和《蘇格蘭交響曲》(No.3,A小調)表現他的觀感,雖然這兩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訪問義大利時才動筆寫作的。在羅馬與柏遼茲邂逅,並開始醞釀《義大利交響曲》(No.4,A大調)。下一個主要停留點是巴黎(1831-1832),在那裡與李斯特和肖邦相遇。1833年返回德國,完成《義大利交響曲》並在杜塞爾多夫就任音樂總監。1835年成為萊比錫著名的布業大廳音樂會的指揮。1837年與出身於法國胡格諾教派家庭的塞西爾·讓萊諾結婚。1842年與舒曼等人一起創辦萊比錫音樂學院。又設法再度訪問英國,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樂節上指揮他的清唱劇《以利亞》,取得輝煌成功。此時他的健康已是每況愈下,次年他心愛的姐姐病故,給他以沉重的打擊,加速了他的死亡。他於六個月後去世。享年38歲9個月1天。[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1) 樂隊: 五部交響曲(第二為交響康塔塔《頌讚歌》,作於1840年,第三為《蘇格蘭交響曲》,作於1842年,第四為《義大利交響曲》,作於1833年,第五為《宗教改革交響曲》,作於1830年); 序曲有:《仲夏夜之夢》(1826)、《赫布里底群島》(1830-1832,又名《蘇格爾山洞》)、《平靜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1828)、《美麗的梅露西娜傳奇》(1833)和《呂伊·布拉斯》(1839); 鋼琴協奏曲有:《G小調》(1831)、《D小調 》(1837); 雙鋼琴協奏曲有《降A大調》(1824) 《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844)。 (2) 合唱作品: 清唱劇有:《聖保羅》(1834-1836)、《以利亞》(1846-1847)、《耶穌基督》(未完成,1847); 交響康塔塔《頌讚歌》(1840,有人稱之為第二交響曲);九首詩篇歌;九首經文歌。 (3) 戲劇音樂: 歌劇有:《卡馬秋的婚禮》(1825)、《兒子與陌路人》(1829)、《洛雷利》(未完成,1847);戲劇配樂有《安提戈涅》 (1841)、《第一個瓦爾普吉斯之夜》(1831,1842)、《仲夏夜之夢》(1843)、《阿塔利亞》(1843-1845)、《俄狄浦斯在科洛納斯》(1845)。 (4) 室內樂: 六首絃樂四重奏;三首鋼琴四重奏(1822-1825);兩首絃樂五重奏(1831,1845);絃樂六重奏(1824);絃樂八重奏 (1825);兩首三重奏(D小調,1839;C小調,1845);小提琴奏鳴曲,兩首大提琴奏鳴曲(1838、1843)。 (5) 鋼琴:《升F小調隨想曲》(1825);《E小調回旋隨想曲》;六首前奏與賦格(1832-1837);六集《無詞歌》。 (6) 管風琴:三首前奏曲與賦格(1833-1837);六首奏鳴曲(1839-1844)。 (7) 歌曲與主調合唱曲:十套鋼琴伴奏的歌曲;十一套主調合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