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
2 # 齁的你說爽
根本不需要。
古代窮人那麼多,飯都沒得吃,什麼時候被餓死的不知道。軍隊裡好歹管飯,雖然要打仗,但是戰死和餓死是兩個概念啊。所以只要徵兵,窮人都會搶著去。
再加上服兵役是每個成年男子的義務,到現在不也是這樣嗎。
至於徵兵方式,府兵制、募兵制瞭解下?
-
3 # 財經老莊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轉化,因戰爭規模逐步擴大,徵兵制開始成型。一般來說,從西周到唐朝,屬於強制徵兵制,宋代之後偏向於募兵制。
西周王室直屬十四師三萬五千人,地方諸侯轄兵500人以上。不過是王室直屬部隊以周人及殷人為主,還帶有較強的部落意識,地方諸侯轄兵也由本部落人員構成。部落正式成員是軍隊的主力,奴隸則在部隊中做雜役。此時,已有強制徵兵制的雛形。
春秋戰國,各諸侯國混戰,戰爭頻率高,戰事規模大,對兵員需求很大。各國都立法強制服兵役,成年男子平時輪流服兵役,戰時全員為兵。奴隸、農民都被強制徵兵投入戰爭。一直持續到秦漢時期。
漢末三國,實行世兵制。政府指定一部分民戶為“軍戶”,承擔服兵役義務,世代為兵,不得擅自脫離軍籍。世兵制一直延續到清朝八旗子弟兵制(除宋朝外)。其中,明朝最為盛行。
宋朝,實行募兵制,政府出資招募士兵,自願從軍的可以報名應徵,政府不再強制徵兵。清朝的綠營和勇營也類試募兵制形式
-
4 # 魏青衣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從北魏年間的花木蘭一事中可以得知,古代的徵兵是攤派到戶的,“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說明每戶只要一個人,而且這個人是可以替代的。
從“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句中我們可以知道,當時徵兵入伍都是一個村鎮在一塊的,所以花木蘭應該不是報她父親的名字,而是以她自己的名字,只要將名字放到她家的戶頭上就行了。
中國在商、周時已經有徵兵制度。當時規定,每個部落成員在戰爭期間,都有當兵作戰的義務。軍隊的核心是王家與貴族子弟,基幹力量是由平民組成的甲士,最先衝到戰場前面的都是一些奴隸。
到了秦漢年間,秦朝徵兵是以郡縣為單位,每個縣會派發一定的徵兵數額,而徵兵的方法則是由郡守來定,只要到了這個數量就可以了。漢朝繼承秦朝的制度,並且增加了一項招募少數民族的人。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頻繁的戰爭,以及五胡亂華等,徵兵成為了一種壓力,畢竟春秋戰國還有奴隸可以直接驅趕著當兵,但這個時期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奴隸,所以證明一般都是強制性的徵兵,上面說的花木蘭就屬於這個時期。
唐宋元明清中興的時期,大部分也都是正常的招募兵馬,只有到了朝代末的戰亂時期,才會有強徵兵的情況存在,但這種很少,大部分還是正常招兵,遇到戰亂年代招兵會給更多的待遇而已。
尤其是到了清朝,主要軍隊力量都是滿人,漢軍在軍隊中佔據的分量很小,這就更不用說什麼強制徵兵了。
回覆列表
古代是如何徵啊的。“夫因兵死守蓬茅,麻寧衣衫鬢髮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從詩句分析可能是強迫去當兵。
“一男附書至,二
男新戰死,存者且投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意思是說我打不了仗,可準備伙食。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在沒有辦法時,木蘭只好替父從軍了。
唐朝張士貴是領兵元帥,蒒仁貴家境貧寒去報名,張士貴有意不收,因犯了一個“貴”字。
各朝代的招兵方法不同,為什麼叫兵役。也就是不給報酬。應當分當的叫兵役。從那兩段寫實詩,透露了一些情況。
,猶得備晨炊。
――意思是說我打不了仗,可以當後勤,給兵準備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