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1、出虛汗又叫盜汗,男人晚上睡覺出虛汗,除與睡眠環境空氣流通狀況、寢具透氣與否有關外,有些疾病如結核病、心內膜炎或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現夜間盜汗的情況;此外,內分泌失調,如有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以及有情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間大量流汗。

      2、從中醫觀點來看,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心悸少寐,宜補血養心,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身體出現燥熱症,也會有盜汗的情況, 又陰虛火旺的盜汗,五心煩熱,宜滋陰降火。

      3、中醫學認為,汗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盜汗的病程持續時間過久,將導致精氣耗傷,出現精神倦怠、臉色蒼白、四肢乏力、不思飲食、容易感冒、睡眠多夢等陰陽失調的症狀,損害人體的身心健康,甚至誘發其他疾病。對兒童患者的影響尤其明顯。

      4、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出汗過多會導致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電解質失衡,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常出虛汗的孩子,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智力發育遲緩。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5、盜汗分為兩種,一種是屬生理性的,一種屬病理性的。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屬生理現象。指入睡後出汗,醒後即止。多屬虛勞之症,尤以陰虛者多見。詳見虛勞盜汗、陰虛盜汗條。中醫的說法是“陰虛則盜汗”,“陽虛則自汗”。

      6、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溼,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7、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溼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型別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8、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溼,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溼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登高中的詩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