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通盤治理,更要抓住重點,切中要害,需要多層面的共同努力,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和進展:
1、觀念要更新
隨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準則等都發生了變化。在這種背景下,觀念的更新尤為重要。樹立全域性觀念、樹立人才觀念、樹立時間觀念,否則就不能適應行政管理快節奏的需要,也是衡量行政幹部觀念更新的重要標誌。
2、機構要合理
怎樣才能改變辦事環節多的狀況,使機構設定日趨合理呢?這就要注重以下“三個確定”:
⑴確定正確的目標。當前,要根據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參照以往機構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全盤考慮行政管理機構的總體佈局,對機構設定作徹底根本性的變革,該精簡的就精簡,該合併的就合併,該加強的就加強,該合署辦公的就合署辦公,該另設的還得要另設,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科學出發。
⑵確定編制的依據。機構的設定和精簡,不僅要有理論根據,而且要有法律來加以保障。現在有些部門在機構設定、精簡方面有隨意性和盲目性,理論根據不足,科學根據不足,法律依據不足,今天撤了,明天又恢復,給工作帶來很多危害。要使機構設定有依據,就必須要有科學化的要求,要有法律觀念,逐步將行政管理學的研究成果化為編制立法的實政,並上升到理性思維來認識,以制定合理的方案,進行周密的考證,穩妥地付諸實施。
⑶確定合理的比例。要使機構設定達到合理和科學的要求,就必須保持適當的比例。就當前看,應當精簡執行系統,加強監督反饋、諮詢和監察系統。
3、指揮要統一
⑴領導班子內部必須協調一致。現代管理學認為,領導者是實際領導的主體。領導班子和每個成員來說,要互諒互讓,互尊互重,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並要培養自己,提高自己,做一個既有戰略眼光,又有系統觀念,既有綜合能力,又有創新精神的行政領導。 ⑵對下級不要進行多頭指揮。一項工作,最好只有一個部門主管;一個下屬單位,最好只有一個上級領導。如果反之就很難保證行政部門的高效率。
4、制度要健全
⑴領導負責制。只有儘可能做到所有的行政行為都有法律依據,才能發揮各項科學管理制度的作用。按照職權劃分範圍應由哪一級負責人決定的事,就不要也不能推到集體去研究、去討論,否則,就失去了制定的制度的意義,必將大大推遲決策的時效性。只有明確一級負責人行政議事、辦事規則,才能政令統一,標準一致,力量集中,統籌兼顧,層級節制,指揮靈便,截長補短,運用自如。
⑵崗位責任制。根據行政管理的授權和分工負責的原則,對工作人員要確定任務和職責範圍,從上到下建立崗位責任制。行政部門事情多、頭緒多,發文的往往忙於事務,不能及時督查催辦,而對下級單位執行不力又缺乏調查研究,不追究責任,結果是雷大雨小,三令五申,仍未落到實處。這就需要從制度上明確職責,對工作人員定崗位、定責任、定許可權、定獎懲、定期考勤、考績,以解決科室之間存在的職權不清,責任不明,程式混亂,推諉扯皮等現象。
⑶分級責任制。用行政管理學的觀點來看,任何行政組織必須解決一個上司能夠管理多少下屬的問題,這個管轄人數稱為控制幅度,亦稱管理幅度。每一個機構,每一個層次,都有一個管理幅度的問題,過寬,則必然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過窄,則事多人少,有事無人做,工作壓力大。因此,管理幅度過寬、過窄都不利於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合理使用,不利於調動幹部的積極性。根據分級管理的原則,上下級機關和領導人要明確劃分職權和責任範圍,實行分級責任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切實解決越權指揮、越級報告等弊端。實踐證明,只有加強分級責任制,才能分權分工,分級治事,分層負責,激發民主精神,發揮各級的主觀能動作用。
總而言之,低下的行政管理效率,會使企業機構僵化、作用錯位、調節失誤、權威下降,而高能的行政管理效率將使企業運轉靈活有序、調控堅強有力、威望如日中天。提高行政效率是關係重大而又涉及很廣的問題,需要企業領導者和各級行政部門的實際工作者共同探討,才能樹立正確的行政管理效率觀。
搞清楚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通盤治理,更要抓住重點,切中要害,需要多層面的共同努力,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和進展:
1、觀念要更新
隨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準則等都發生了變化。在這種背景下,觀念的更新尤為重要。樹立全域性觀念、樹立人才觀念、樹立時間觀念,否則就不能適應行政管理快節奏的需要,也是衡量行政幹部觀念更新的重要標誌。
2、機構要合理
怎樣才能改變辦事環節多的狀況,使機構設定日趨合理呢?這就要注重以下“三個確定”:
⑴確定正確的目標。當前,要根據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參照以往機構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全盤考慮行政管理機構的總體佈局,對機構設定作徹底根本性的變革,該精簡的就精簡,該合併的就合併,該加強的就加強,該合署辦公的就合署辦公,該另設的還得要另設,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科學出發。
⑵確定編制的依據。機構的設定和精簡,不僅要有理論根據,而且要有法律來加以保障。現在有些部門在機構設定、精簡方面有隨意性和盲目性,理論根據不足,科學根據不足,法律依據不足,今天撤了,明天又恢復,給工作帶來很多危害。要使機構設定有依據,就必須要有科學化的要求,要有法律觀念,逐步將行政管理學的研究成果化為編制立法的實政,並上升到理性思維來認識,以制定合理的方案,進行周密的考證,穩妥地付諸實施。
⑶確定合理的比例。要使機構設定達到合理和科學的要求,就必須保持適當的比例。就當前看,應當精簡執行系統,加強監督反饋、諮詢和監察系統。
3、指揮要統一
⑴領導班子內部必須協調一致。現代管理學認為,領導者是實際領導的主體。領導班子和每個成員來說,要互諒互讓,互尊互重,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並要培養自己,提高自己,做一個既有戰略眼光,又有系統觀念,既有綜合能力,又有創新精神的行政領導。 ⑵對下級不要進行多頭指揮。一項工作,最好只有一個部門主管;一個下屬單位,最好只有一個上級領導。如果反之就很難保證行政部門的高效率。
4、制度要健全
⑴領導負責制。只有儘可能做到所有的行政行為都有法律依據,才能發揮各項科學管理制度的作用。按照職權劃分範圍應由哪一級負責人決定的事,就不要也不能推到集體去研究、去討論,否則,就失去了制定的制度的意義,必將大大推遲決策的時效性。只有明確一級負責人行政議事、辦事規則,才能政令統一,標準一致,力量集中,統籌兼顧,層級節制,指揮靈便,截長補短,運用自如。
⑵崗位責任制。根據行政管理的授權和分工負責的原則,對工作人員要確定任務和職責範圍,從上到下建立崗位責任制。行政部門事情多、頭緒多,發文的往往忙於事務,不能及時督查催辦,而對下級單位執行不力又缺乏調查研究,不追究責任,結果是雷大雨小,三令五申,仍未落到實處。這就需要從制度上明確職責,對工作人員定崗位、定責任、定許可權、定獎懲、定期考勤、考績,以解決科室之間存在的職權不清,責任不明,程式混亂,推諉扯皮等現象。
⑶分級責任制。用行政管理學的觀點來看,任何行政組織必須解決一個上司能夠管理多少下屬的問題,這個管轄人數稱為控制幅度,亦稱管理幅度。每一個機構,每一個層次,都有一個管理幅度的問題,過寬,則必然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過窄,則事多人少,有事無人做,工作壓力大。因此,管理幅度過寬、過窄都不利於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合理使用,不利於調動幹部的積極性。根據分級管理的原則,上下級機關和領導人要明確劃分職權和責任範圍,實行分級責任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切實解決越權指揮、越級報告等弊端。實踐證明,只有加強分級責任制,才能分權分工,分級治事,分層負責,激發民主精神,發揮各級的主觀能動作用。
總而言之,低下的行政管理效率,會使企業機構僵化、作用錯位、調節失誤、權威下降,而高能的行政管理效率將使企業運轉靈活有序、調控堅強有力、威望如日中天。提高行政效率是關係重大而又涉及很廣的問題,需要企業領導者和各級行政部門的實際工作者共同探討,才能樹立正確的行政管理效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