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殤氵別戀

    敦刻爾克撤退坑了高盧雞,中緬戰區坑了kmt遠征軍,再到市場花園坑了空降兵,看上去在二戰中是個坑隊友的角色。其實來說作為二戰戰勝國之一,對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 2 # 想回到從前9527

    二戰第一坑隊友,戰爭前出賣盟友捷克斯洛伐克,剛開戰出賣波蘭,然後出賣巴爾幹,敦刻爾克坑法國陸軍,北非對法國海軍下黑手。這還不算完,在緬甸坑遠征軍,迪耶普登陸坑加拿大,空中花園坑美國。一直想坑蘇聯可惜沒有機會。

  • 3 # 東斯坦因

    二戰時期,英國確實幹過不少坑人的事情。不過英國乾的這些事,可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顧歷史來說,是坑人的舉動。但放到當時的環境裡可能就是順理成章事情了。

    首先,1938年9月29日。英國、法國、納粹德國、義大利四國首腦在慕尼黑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出賣,來換取英法的平安。現在大多數人認為“慕尼黑協定”助長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最終導致了二戰的爆發。可是,“慕尼黑協定”簽訂的時候,英法國內很多人還是對此比較歡迎的。《慕尼黑協定》簽訂後,自慕尼黑返回倫敦的張伯倫,在機場上揮舞著協定得意地宣稱:“我帶來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慘敗,英法慘勝。殘酷的戰爭不但給德國帶來了苦難,同時也給戰勝國英國和法國社會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創傷。因此“反戰思想”在英法影響力很大。特別是那些參加過一戰的老兵,經歷過戰爭,知道戰爭的殘酷,不願意自己的下一代再經歷戰爭的摧殘,更是成為了反戰的主力。

    在英華人看來,死道友,不死貧道,出賣捷克斯洛伐克,換取自己的和平,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因此,《慕尼黑協定》才能夠簽訂。

    1929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之後更是波及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等國家都包括在內,英法兩國經濟遭到重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英法兩國經濟的衰敗,使得英法兩國的軍備情況非常糟糕。

    而德國,在希特勒上臺後,將德國經濟軍事化,大力整軍備戰。結果就是到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德國軍火生產產量是英法的兩倍。

    長期的文恬武嬉,使得英國軍隊在二戰爆發後,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根本無法立刻投入戰鬥。因此在德國入侵波蘭時,英國軍隊只能作壁上觀。

    十月革命後,布林什維克推翻沙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受到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敵視和圍剿。因此,英國和法國也有,禍水東引的打算,讓德國和蘇聯鷸蚌相爭,最後自己漁翁得利,一舉將這兩個勁敵摧垮。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英國的坑隊友、賣隊友,其實只不過就是英國維護自身利益的體現罷了。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4 # 一點兒厲史

    英國二戰前期為什麼坑隊友是大環境下不得已為之。

    一次世界大戰打了4年才打贏,但是英國舉國之力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後卻什麼也沒撈到還欠了美國一屁股債,政府的赤字越來越大,英華人民的生活水平沒有因為戰爭勝利而變得富裕。

    就在時候“30年代經濟危機”橫掃整個世界,雖然英國憑藉著百年帝國的底蘊挺過了經濟危機,但是這更加重了英國的經濟負擔,英國不得已減少了軍備,這個是時候得英國是經不起戰爭的,如果再來一次戰爭英國的經濟就會真正的崩潰。

    另一個原因,英國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想要完全的征服英國只能登陸英國本土,而登陸英國本土的前提就是要打敗在歐洲排名第一的英國皇家海軍,但是在英國的高層看來這是不可能的。

    另外英國在歐洲還有法國這條看門狗,在英國高層看來,只要德國變的不可控制,就讓法國出陸軍以馬奇諾防線為主牽制德國,英國出海軍封鎖德國,這樣就能複製一站的勝利。

    這四個原因加起來就導致英國在面對納粹德國的軍事威脅,就顯得很從容(反正德國又打不死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辨別哥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