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聲音,聽到第一聲是高壓,聲音消失的時候是低壓。
給些資料:1. 血壓的定義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各種血管的壓力不同,動脈壓最高,毛細血管壓相當低,而靜脈壓更低。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壓,影響動脈壓的因素:心輸出量、外周阻力、動脈管壁彈性。
2. 血壓的測量方法:有二種。
2.1 直接測量法 即將特製的導管經穿刺周圍動脈送入主動脈,動脈末端經換能器外接測量主動脈內壓力,不受周圍動脈收縮的影響,測量血壓數值準確,其缺點是需專用裝置、技術要求較高,且有一定的創傷,因此僅適用於危重和大手術病人。
2.2 間接測量法 即目前廣泛採用的袖帶加壓法,此法採用血壓計測量。其優點是簡便易行,不需特殊裝置,隨時可以測量。缺點是易受周圍動脈收縮的影響。數值有時不夠準確。由於此法屬於無創測量可適用於任何病人。
4. 間接測量血壓的原理 最普通的作法是將測者上臂纏繞袖帶進行加壓,阻止動脈血流,然後,隨著袖帶內壓力遞減,在動脈血管上可以聽到一系列搏動聲,稱為korotkoff音。根據搏動聲變化情況,可以確定被測者血壓數值。其機理為被測者上臂纏繞袖帶,同時連通加壓球和壓力儀表,測壓時用壓力球向袖帶內充氣,當帶內壓力超過動脈壓(sBp)時,肱動脈被壓陷而阻斷血流,這時用聽診器在肋窩處聽不到搏動聲,也摸不到橈動脈的搏動。此時可緩緩放氣,以降低帶內壓力,當壓力剛剛低於sBp,但高於舒張壓(dBp)時,心縮期即有血流透過受壓的肱動脈(心舒期無血流透過)。由於血流經狹窄的管道,產生渦流,從而造成振動,故可聽到搏動聲,此時壓力計顯示的壓力數值即為sBp。隨著繼續放氣,袖帶內壓力逐漸降低,肱動脈受壓程度越來越小,流過的血流越來越多,聽到的越來越響。當袖帶內壓力略低於dBp時,血流已能暢通無阻,不再產生渦流,故搏動消失。當壓力在搏動聲消失之上幾毫米汞柱時,可聽到搏動聲突然變成低調。
5. 血壓的記錄 記錄方法為sBp/dBp(mmHg),讀作“sBp over dBp mmHg”。如某人的血壓為120/70mmHg,讀作“120 over 70 mmHg”。
舒張壓的記錄究竟是以變音算,還是以消失音好,一直存在爭議。與直接導管測量比較,以變音為準的dBp明顯偏高,以消音值又偏低,一般情況下如變音與消音距離不大(≯10mmHg),以聲音消失更為接近直接測量法。1998年《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亦將消音作為dBp數值。但如聲音持續不消失,則以變音要好些。因此有人建議記錄血壓最好將變音與消音同時記錄,如120/70~50mmHg。
6. 血壓測量請注意事項 ①首先病人在測血壓之前在安靜的環境下休息5~10分鐘,尤其是測量基礎血壓時,則在早晨病人剛睜開眼時,不作任何運動即進行測量,才較準確。②開啟血壓計開關時,應檢查水銀柱是否與“0”位對準,如低於 “0”提示水銀不足,應予修理。③病人可採用坐位和臥位二種體位,不論哪種體位,心臟、上臂與血壓計應在同一水平面,且上臂外展與軀體夾角為45°。同時應注意選用右上臂,只有大家都以右上臂為準才便於每次測量值的比較,以觀察血壓的波動情況。④在縛袖帶進,其下緣距肘窩線上2~3cm,袖帶氣囊應置於肱動脈上,其鬆緊程度以放二指鬆緊適宜為度。⑤聽診器胸件置於肱動脈上,不得接觸袖帶,更不能置於袖帶之內,且用手按壓聽診器胸件時,不能太使勁,亦不可太鬆。⑥左手按壓聽診器胸件,右手握加壓球進行充氣。⑦在加壓時,在聽到血管搏動音消失後,汞柱再上升30mmHg為宜,在放氣時,以汞柱下降速度為2mm/s為適度。⑧在讀數時,眼與汞柱最高位置在同一水平上。⑨在測量時,應連測2次,取其平均值。⑩在測量完畢,應關閉血壓計,在關閉時,應將血壓計傾斜45°左右使汞柱完全進入容器後再關閉開關。如不關閉開關,水銀可揮發而汙染環境,亦造成水銀不足而測量不準。
聽聲音,聽到第一聲是高壓,聲音消失的時候是低壓。
給些資料:1. 血壓的定義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各種血管的壓力不同,動脈壓最高,毛細血管壓相當低,而靜脈壓更低。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壓,影響動脈壓的因素:心輸出量、外周阻力、動脈管壁彈性。
2. 血壓的測量方法:有二種。
2.1 直接測量法 即將特製的導管經穿刺周圍動脈送入主動脈,動脈末端經換能器外接測量主動脈內壓力,不受周圍動脈收縮的影響,測量血壓數值準確,其缺點是需專用裝置、技術要求較高,且有一定的創傷,因此僅適用於危重和大手術病人。
2.2 間接測量法 即目前廣泛採用的袖帶加壓法,此法採用血壓計測量。其優點是簡便易行,不需特殊裝置,隨時可以測量。缺點是易受周圍動脈收縮的影響。數值有時不夠準確。由於此法屬於無創測量可適用於任何病人。
4. 間接測量血壓的原理 最普通的作法是將測者上臂纏繞袖帶進行加壓,阻止動脈血流,然後,隨著袖帶內壓力遞減,在動脈血管上可以聽到一系列搏動聲,稱為korotkoff音。根據搏動聲變化情況,可以確定被測者血壓數值。其機理為被測者上臂纏繞袖帶,同時連通加壓球和壓力儀表,測壓時用壓力球向袖帶內充氣,當帶內壓力超過動脈壓(sBp)時,肱動脈被壓陷而阻斷血流,這時用聽診器在肋窩處聽不到搏動聲,也摸不到橈動脈的搏動。此時可緩緩放氣,以降低帶內壓力,當壓力剛剛低於sBp,但高於舒張壓(dBp)時,心縮期即有血流透過受壓的肱動脈(心舒期無血流透過)。由於血流經狹窄的管道,產生渦流,從而造成振動,故可聽到搏動聲,此時壓力計顯示的壓力數值即為sBp。隨著繼續放氣,袖帶內壓力逐漸降低,肱動脈受壓程度越來越小,流過的血流越來越多,聽到的越來越響。當袖帶內壓力略低於dBp時,血流已能暢通無阻,不再產生渦流,故搏動消失。當壓力在搏動聲消失之上幾毫米汞柱時,可聽到搏動聲突然變成低調。
5. 血壓的記錄 記錄方法為sBp/dBp(mmHg),讀作“sBp over dBp mmHg”。如某人的血壓為120/70mmHg,讀作“120 over 70 mmHg”。
舒張壓的記錄究竟是以變音算,還是以消失音好,一直存在爭議。與直接導管測量比較,以變音為準的dBp明顯偏高,以消音值又偏低,一般情況下如變音與消音距離不大(≯10mmHg),以聲音消失更為接近直接測量法。1998年《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亦將消音作為dBp數值。但如聲音持續不消失,則以變音要好些。因此有人建議記錄血壓最好將變音與消音同時記錄,如120/70~50mmHg。
6. 血壓測量請注意事項 ①首先病人在測血壓之前在安靜的環境下休息5~10分鐘,尤其是測量基礎血壓時,則在早晨病人剛睜開眼時,不作任何運動即進行測量,才較準確。②開啟血壓計開關時,應檢查水銀柱是否與“0”位對準,如低於 “0”提示水銀不足,應予修理。③病人可採用坐位和臥位二種體位,不論哪種體位,心臟、上臂與血壓計應在同一水平面,且上臂外展與軀體夾角為45°。同時應注意選用右上臂,只有大家都以右上臂為準才便於每次測量值的比較,以觀察血壓的波動情況。④在縛袖帶進,其下緣距肘窩線上2~3cm,袖帶氣囊應置於肱動脈上,其鬆緊程度以放二指鬆緊適宜為度。⑤聽診器胸件置於肱動脈上,不得接觸袖帶,更不能置於袖帶之內,且用手按壓聽診器胸件時,不能太使勁,亦不可太鬆。⑥左手按壓聽診器胸件,右手握加壓球進行充氣。⑦在加壓時,在聽到血管搏動音消失後,汞柱再上升30mmHg為宜,在放氣時,以汞柱下降速度為2mm/s為適度。⑧在讀數時,眼與汞柱最高位置在同一水平上。⑨在測量時,應連測2次,取其平均值。⑩在測量完畢,應關閉血壓計,在關閉時,應將血壓計傾斜45°左右使汞柱完全進入容器後再關閉開關。如不關閉開關,水銀可揮發而汙染環境,亦造成水銀不足而測量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