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有一帥罷了

    很喜歡樓上的回答。

    有時候真的會考慮要是有一天能夠出國去哪個國家呢?

    於是去了解了一下,出國的注意事項。

    “外華人不喝溫開水,早餐牛奶從冰箱裡拿出來就喝”“美華人不愛吃鯉魚,鯉魚氾濫成災”“西餐來來去去沒有中餐的豐富多變”這些習俗的不同,我想出去過不了多久就會很想回家吧。“外國有對華人的歧視”“日本有太多潛規則,高低觀念深入人心”也不會有很自在的感覺吧。

    所以我想,如果有一天能出國,我大概是不會常駐吧,但我想還是應該看看,不是像走馬觀花一樣,看富士山,看自由女神像,不是去買電飯鍋,馬桶蓋,不是去華人街。而是能夠有至少兩三個月的停留,感受他們的文化。說到底,我願意瞭解任何國家的文化,雖然印度的文化習俗令人詬病,但僅是瞭解,我並不介意。

    我本來想,我一定要從國外的發展中學到什麼。可是我仔細考慮之後,我並非專業人才,我浮於表面的遊歷也難以掘入深層。我真正能做到的,就是感受,感受文化的不同,或許能讓我在另一角度審視自己。

    我最想去的兩個國家,應該是美國和日本了。

    美國很強大,而且因為歷史短暫,拋棄了很多封建的思想桎梏。多個人種的多文化組成,也有很多特點。而且從語言上,畢竟我們學了很多年的英語,稍微有代入感。平時接觸最多的也是美國文化。

    說到日本的話,因為國家的恩怨很多,又是鄰國,相互之間的交流已經是上千年了。我想去日本,不是去聲討什麼,我只是想看清楚一個國家。也許這會讓我對於中國歷史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吧。

    說了這麼多,現在以及今後的一段時間也暫時沒有較長時間出國的能力,一切都是遐想,但好歹,應該還有能腳踏實地所做的事吧。

  • 2 # 一枝研學

    我經常往來東南亞和我們國家。

    在東南亞的旅行其實是價效比的一種體驗。因為這樣的超值體驗可以滿足自己的爆棚的虛榮和體驗。

    但是換做別的地方,我更傾向於逛國外的商場。

    看看商品、看看服務。

    看看有沒有別的經濟差之類的東西。

  • 3 # 使用者聽松閒人

    如果,這裡就只如果而論。

    如果去國外,就是打個比方,怎麼說都無所謂。這就得區別出國的性質,如果是旅遊,那須做的就簡單的多。這笫一件要做的是去中國餐館就餐。

    別看找中餐館是那麼簡單?這可是浪跡於異國他鄉首遇的溫馨,這對於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度卻是找到了知音。他們可是對該國的風土人情熟如指掌,算去不恥下問吧?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異鄉同胞相遇則能產生分外的親和!誰說不是呢?我有一個鄰居的玩伴,在2000年的時侯以讀書名義來到英國,當他蹬上英國彼岸就是兩眼默黑,什麼都不懂,他第一手準備就是找了中餐館,恰恰老闆娘是江蘇徐州人,(在國外,相遇同一省份的都視作老鄉。)他國遇老鄉,兩人淚汪汪,這是親和力催發的熱淚。

    剩下來的時間,老闆娘收留了他,小兄弟一邊幫廚,一邊尋找在異國的生財之道。他發現,在英國的華人喜歡抽國煙,他試著以包裹形式寄上幾條,當然一包煙的價格可以翻上幾倍。可好景不長,這明顯屬於菸草走私,不多時只得作罷。

    小兄弟腦子精明,發現英華人喜歡玩化石類的東西,他又試著郵寄了幾下,可又麻煩來了,有些化石是禁運商品,這樣一來又失敗,可天無絕人之路,小兄弟經過一年多時間觀察,深知英國的輕手工業欠發達,特別是兒童的玩具,英華人都得靠進口,例如兒童學騎的兒童腳踏車,明顯就只有中國製造。小兄弟終於找到了商機,開始以一個集裝箱海運過去,只要守法納稅,你就有立足的餘地。

    這一次成功了,此後的批次也逐年增加。

    還有另一種出國的動機,如果第一次出國,目的想移民,那麼出國後第一要做的事是找地方政府的華語翻譯,雖說費用有些貴,一小時20英鎊,可這錢不出你無法獲得當地資訊。當然,收費是有償服務,你會得到滿意的答覆。

    當然,當代出國的人多了,這些經驗不足為怪。話得回到旅遊的問題。我找中餐館同胞是對的,他會告訴我許多不知情的事體,諸如怎樣廉價享受國外的服務。怎樣找到適合的賓館,又怎樣去應該遊覽的景點。在此說的是單獨出遊,與起組團遊就沒這麼麻煩了。一切都有導遊為你指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雙耳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