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0315115709

    這三首詩都以思鄉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泊船瓜洲》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裡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鐘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非黑白顛倒的官場,體現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很有餘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於景,情景交融,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在修辭上的錘鍊。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秋思》賞析: 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 ,卻有含蘊 。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 ,百卉凋零 ,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羈留異鄉的遊子,見到這一派淒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悽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異常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 ,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平添了欲歸不得的惆悵,思緒變得愈加複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中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於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無法下筆的神情意態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於想象了。 三、四兩句 ,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即將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託“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 ,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 ,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將要上路的時候,卻又突然想起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裡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 ,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 。“復恐”二字 ,刻畫心理入微 。這“臨發又開封”的細節,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 另外《長相思》賞析:(是納蘭性德的罷) 上闋寫山水行程。一路爬山涉水,鞍馬勞頓,目的地只在榆關那邊。清寒的時節,蒼涼的去處,那萬丈穹廬下安扎的營帳,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異常。如此壯麗之景,只從詞人“夜深千帳燈”幾字中,我們便可體會無二。 下闋承接“夜深千帳燈”,繼續寫“夜”,過渡自然。夜深了,詩人還是睡不著,風雪交加嘛,一更接一更,真是吵死個人。寫景畢竟為抒情。詞人身為侍衛之職,一生多鞍馬勞役。急風飛雪的出塞路上,帳外長久的風雪聲,勾起的是對“故園”無盡的思念,對家中溫暖的無盡的思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離合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