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當狗容易做人難
-
2 # 安東尼奧1
李闖王的寶藏,按照他的敗退路線的終點,大致應該在湖北境內以及長江以南,至西南廣大地區!
因為,他身後,他還有數量相當可觀的義軍賤部。多半都留置在了湖北、江西、湖南長江流域以及西南這一廣大區域,除了少數投靠了南明外,多半堅持與清軍及走狗吳三桂作最後的血腥垂死戰鬥,直至徹底失敗而告終!
有的被打散,或已預知結局,就帶著闖王身前留下的巨大寶藏而先脫離戰爭的一部分義軍將領士兵,逃進了荒無人煙、瘴氣十足的原始叢林裡,躲藏起來!一為保命;二為藏寶。不讓這些巨量寶藏落入清軍或吳三桂之手!
所以,樓主說的山西地處北方,又臨黃河流域。可能不大。山西只是李闖王敗退必經之路,即使有寶藏,那也是因撤退,來不及帶走的少量財寶留在途中。而絕大部分的寶藏應該都留在了長江一帶以及西南的重山密林深處了!
只有留待考古專家們去探索去發現了!
-
3 # 日慕鄉關
晉商崛起和李自成寶藏沒有關係,和大明朝到是關係不小。
晉商崛起源於明朝洪武年間的“開中法”,明朝開國後在北方囤積重兵防備蒙古死灰復燃,由於駐軍眾多,糧草成為大問題,最初朝廷統一由山東、河南、湖南調運糧草,由於路途遙遠,經常無法按期完成任務。
“開中法”是個偉大的創舉,朝廷把運糧的任務外包給山西的商人,報酬就是“鹽引”。中國古代自漢朝鹽鐵改革以後,鹽業一直控制在政府手裡,民間禁止煮鹽販賣私鹽,“鹽引”類似與政府發放的鹽業經營許可證,持有“鹽引”的人可以按照政府要求把鹽運到制定地方銷售,即使如此利潤也是很高,所以山西商人趨之若鶩。而山西運城的河東鹽池是北方岩鹽的主產區,大大節約了運輸成本。
晉商由此崛起!
到了明朝末年,“開中法”被廢除,不在需要用糧食換取“鹽引”,可以直接用銀子買,這條政策對晉商傷害很大,差點全軍覆沒,好在大明朝很快亡了,大清朝崛起,清兵入關前,一些晉商便以張家口為基地,往返於關內外,輸送物資,提供情報,傳遞文書。著名的八大皇商就是這樣的一些人。
清朝入關以後,晉商繼續做清政府的生意,政府用兵西北,晉商助其萬里運糧。中俄《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等一系列條約簽訂後,邊境貿易日趨活躍,晉商積極參與擴大營業範圍,當時的恰克圖商人都是山西籍的,佔各路商幫的統治地位,經歷了朝代變更的晉商不但沒有滅亡,還逆流而上,成為與徽商並列的兩大商幫,橫行天下。
明清兩代,共有進士考試201次,在201名狀元中,江蘇66名,居首位,山西無一人上榜,連貴州四川都各有兩人,究其原因:山西人都去做生意了!
回覆列表
晉商,一般是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在清代,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在晉商這個顯赫群體中,喬、常、曹、侯、渠、亢、範、孔八大家族赫赫有名。
實際上早在先秦時代山西就有人開始做生意了,但比較其它地方商人,並無突出地位,無一定組織.還未形成一種商人勢力。一直到明朝晉商才真正開始崛起。
明朝時期為了滿足邊防軍事需要,實行“開中制”,說白了就是官府用食鹽專賣特權和商人做生意。邊防駐軍根據需求張榜招商,然後商人將邊防駐軍需要的物資採購後送過去,最後商人從官府領取鹽引去鹽場拿鹽。在當時山西附近是明朝邊防重點,駐軍極多,因此晉商近水樓臺先得月獲得了很多鹽引,這可以說是晉商發家之始。
到了明朝末年,貪汙腐化橫行。隨著和邊防駐軍聯絡日益增多,部分晉商打通了關卡要道,開始和蒙古、東北等地區做貿易,這裡面的利潤就很大了。因為蒙古、後金是明朝的對手,因此糧食、茶葉甚至於鐵器很多時候是禁運的,晉商賄賂邊防駐軍,以張家口為基地往返關內外,為後金政權輸送物資,甚至於傳遞情報,可以說滿清入關晉商有大功。
清朝一統天下後,一方面是酬謝功臣,一方面是有利用價值,晉商得到清政府的特殊照顧。像山西旅蒙富商範永鬥這種大商人都成為了內務府皇商,為皇家服務;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對外用兵,一般也組織晉商進行隨軍貿易,給予了這些商人獨佔其利的經商特權,使他們大獲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