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誼舞,交誼舞是起源於西方的國際性的社交舞蹈,又稱舞廳舞(ballroom dancing),舞會舞(party dancing),社交舞(social dancing)國標舞。最早起源於歐洲,在古老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成。自16、17 世紀起,交誼舞已在歐洲各國成為一種普遍的社交活動,故有“世界語言”之稱。到20世紀20年代以後,交誼舞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所以又稱它為“國際舞”。 發展歷程: 國外 十一、二世紀,歐洲這些國家將一些民間舞蹈加以提煉和規範,行成了流行在宮廷中的“宮廷舞”,高雅繁雜,拘謹做作,失去了民間舞的風格,只在宮廷盛行,專供貴族習跳和欣賞,是貴族的特權。 法國大革命後,宮廷解體,“宮廷舞”也進入了平民社會,成為社會中人人可舞地社交舞。一七六八年,在巴黎出現了第一家舞廳。從此,交誼舞在歐洲社會中流行,這個時候的交誼舞更具有強烈的民族風味,被稱為美國學派的社交舞。 由於國標舞對舞姿,舞步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出現了要求相對低一些的交誼舞,它保持了國標舞各種舞種的風格,但比較隨意。儘管如此,交誼舞依然有自己的要求,這樣,才能體現各個舞種的風格,才能灑脫自如。 交誼舞早在二四(1924)年的時候,便傳入了中國當時的幾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交誼舞在中國還是很流行的,文化大革命中止後,進入八十年代,交誼舞又重新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但與世界國標舞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交誼舞,由於受到宮廷舞的影響,其風格為:舞姿莊重典雅,舞步嚴謹規範,頗具有紳士風度,因而被稱為歐洲學派的社交舞。 十九世紀初,由於美國的興起,原來流行在歐洲的社交舞隨歐洲移民而傳入美國,同時非,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也帶來了具有濃郁的熱帶地區風格的民間舞,它們直接來自於民間,沒有受到宮廷舞的影響,形式更為自由。 中國古代 從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到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晉(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期間,為了活躍氣氛、聯絡感情和增進友誼,中國官宦和貴族宴會盛行一種交誼性的邀請舞,名叫“以舞相屬”。 在宴會上,一般是主人在宴會進行中先行起舞,舞跳完以後,邀請另外一個人繼續跳下去。第二個人跳完以後,再邀請另外一個人接著跳,如此迴圈相接。被邀請人必須起舞回報,如果被邀請人拒絕起舞,則被認為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被認為是對邀請人的不恭敬。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還流行一種名叫“打令”的交誼舞,是在貴族宴會中行酒令時跳的習俗舞蹈。 跳好交誼舞的十大要決: 1.高雅的風度來自挺拔的體態 2.風格的展現顯示出美的追求 3.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 4.領舞的最高技巧是運用整個身體 5.提高音樂修養是使舞步產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 6.“躍動感”是擺脫“走舞”形態的根本途徑 7.側身技巧是通向完美流動的橋樑 8.理想的升降必須消滅階梯型過渡 9.傾斜是一種多功能的技巧手段 10.重心轉移技術是“不露痕跡”
交誼舞,交誼舞是起源於西方的國際性的社交舞蹈,又稱舞廳舞(ballroom dancing),舞會舞(party dancing),社交舞(social dancing)國標舞。最早起源於歐洲,在古老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成。自16、17 世紀起,交誼舞已在歐洲各國成為一種普遍的社交活動,故有“世界語言”之稱。到20世紀20年代以後,交誼舞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所以又稱它為“國際舞”。 發展歷程: 國外 十一、二世紀,歐洲這些國家將一些民間舞蹈加以提煉和規範,行成了流行在宮廷中的“宮廷舞”,高雅繁雜,拘謹做作,失去了民間舞的風格,只在宮廷盛行,專供貴族習跳和欣賞,是貴族的特權。 法國大革命後,宮廷解體,“宮廷舞”也進入了平民社會,成為社會中人人可舞地社交舞。一七六八年,在巴黎出現了第一家舞廳。從此,交誼舞在歐洲社會中流行,這個時候的交誼舞更具有強烈的民族風味,被稱為美國學派的社交舞。 由於國標舞對舞姿,舞步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出現了要求相對低一些的交誼舞,它保持了國標舞各種舞種的風格,但比較隨意。儘管如此,交誼舞依然有自己的要求,這樣,才能體現各個舞種的風格,才能灑脫自如。 交誼舞早在二四(1924)年的時候,便傳入了中國當時的幾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交誼舞在中國還是很流行的,文化大革命中止後,進入八十年代,交誼舞又重新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但與世界國標舞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交誼舞,由於受到宮廷舞的影響,其風格為:舞姿莊重典雅,舞步嚴謹規範,頗具有紳士風度,因而被稱為歐洲學派的社交舞。 十九世紀初,由於美國的興起,原來流行在歐洲的社交舞隨歐洲移民而傳入美國,同時非,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也帶來了具有濃郁的熱帶地區風格的民間舞,它們直接來自於民間,沒有受到宮廷舞的影響,形式更為自由。 中國古代 從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到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晉(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期間,為了活躍氣氛、聯絡感情和增進友誼,中國官宦和貴族宴會盛行一種交誼性的邀請舞,名叫“以舞相屬”。 在宴會上,一般是主人在宴會進行中先行起舞,舞跳完以後,邀請另外一個人繼續跳下去。第二個人跳完以後,再邀請另外一個人接著跳,如此迴圈相接。被邀請人必須起舞回報,如果被邀請人拒絕起舞,則被認為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被認為是對邀請人的不恭敬。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還流行一種名叫“打令”的交誼舞,是在貴族宴會中行酒令時跳的習俗舞蹈。 跳好交誼舞的十大要決: 1.高雅的風度來自挺拔的體態 2.風格的展現顯示出美的追求 3.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 4.領舞的最高技巧是運用整個身體 5.提高音樂修養是使舞步產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 6.“躍動感”是擺脫“走舞”形態的根本途徑 7.側身技巧是通向完美流動的橋樑 8.理想的升降必須消滅階梯型過渡 9.傾斜是一種多功能的技巧手段 10.重心轉移技術是“不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