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近年來影視作品爛片不斷,投入成本高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到底是觀眾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還是商業浪潮下藝人或者行業人員的浮躁?
回覆列表
-
1 # 呆小呆逛北京
-
2 # 護膚去斑小秘書
現在時代的發展加快,拍出來的片子雖然成品高,但是口碑卻不盡人意,這不僅僅是編劇的問題,還有演員情感表現不好,還有用的五毛錢特效,所以成本不斷攀上,拍出來的電影電視劇反響卻不好,因為注重了時間沒有注重拍出來的質量。
-
3 # 顏公子看劇
看老版《西遊記》的拍攝,才知道當時的拍攝有多麼艱難,比如騰雲駕霧用的是蹦床,吊威亞用的是吊車,不好控制而且非常危險,每一次拍完都要慶幸自己還活著,而且環境非常艱苦,大夏天渾身裹滿毛髮,花一次妝要好幾個小時,但是最後出來的成品到現在都被封為經典。
翻拍《紅樓夢》的時候,成立了一個專家小組研究,為了最大程度的還原原著的精神,不僅專家小組,演員也加入進來一起討論,最後拍攝出來的都是經典。那個時候的製作水平確實有限,但是可能正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大家就有一種拼搏的精神,想的不是什麼賺錢、出名,而是簡單的把戲拍好,讓觀眾喜歡,所以出了很多的精品,那個時候的電視人很用心也很簡單。
現在的技術水平確實比以前高了,一部電視劇能砸好多錢進去,但是大家反而沒了用心作劇的心思了,畢竟現在的行業,只要不要臉,要成功簡直太容易了,於正雖然抄襲,但是劇一部比一部火,每一部都是熱議度,主演個個都能捧紅,如果不是瓊瑤一紙告狀,於正也許現在還活躍著呢,但是即使瓊瑤告贏了,於正到現在也沒道歉。越是這種不用心作劇,想著用奇葩的審美和拼湊的劇情來敷衍觀眾,反而越火,這樣浮躁的行業,誰還願意用心對待呢?
一部劇紅不紅,看是不是IP大劇,有沒有小鮮肉流量花生,曾經衡量一部劇火不火變成了這樣,即使是抄襲劇也照買不誤,拍出來小部分群眾抵制,但部分群眾還是看的津津有味。誰要用心作劇呢?所以現在整個行業都這麼浮躁,能靜下心來的人真的太少了。
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人的想法變了,好像這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快,這種快節奏的東西出來之後,慢慢地人都慢不下來了,一切都在追求速度,都在追求效率,都在追求發展,總是怕慢下來被別人超越,慢下來錯過好的機會,所以一切都是快快快。
在這種快的文化下,我們輸出的內容當然是以快餐形式來呈現的,各種後期合成的華麗鏡頭打頭的場面,卻忘記了內容的本質,忘記了一個作品真正的核心,是作者要闡述的說明的價值觀等等。
有關題目中提到的問題,想從一下幾個方面來闡述下:
第一:演員的不專業性現在的演員很多都不是專業院校的,根本就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只要你在某個領域有點知名度,就可以跨界來當演員,這樣的演員除非你有很大的天賦,也就是所謂的祖師爺賞飯吃那種,不然的話就會出現讓大家詬病的小鮮肉、小仙女就會用殭屍臉就會用摳圖來完成作品,基礎功不紮實,又不肯努力學,所以導致刻畫的人物要麼千篇一律要麼沒有什麼特色,大家很容易就忘記了。
第二:導演不專業很多導演也都是半路出家,當然也有半路出家很成功的比如徐崢、程思成、徐靜蕾等等,但是大多是都是玩票興致的,本身他在導戲這方便不專業,找一幫人一拼就開工了,你說這樣的導演能拍出什麼經典的劇目。
第三:投資人要賺的是快錢投資人投入到一部影視劇中,恨不得上半年投的下半年就收回成本,所以導演拍戲都是趕著拍,都不是精雕細琢的,你想想能拍完整已經很不錯了,你還要求他們拍成經典,那就是為難他們了。
想想當年條件那麼差,《西遊記》拍了6年,《紅樓夢》拍了3年,從演員的培訓到場景的搭建等到你都做的相當有耐心,導演對每個鏡頭負責,演員對每個動作負責,投資人不求速回報,才成就了之前經典之作,現在再出那樣的精品幾乎不可能。
所以現在即便是各種技術,攝影器材等等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甚至有些是顛覆性的進步,但是也很難再出現如同《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經典的作品,畢竟無論是演員、導演、投資人、編劇等等都在追求數量和速度,不是追求的質量本身,才會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