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ucky
-
2 # 橫店翻譯官
1.中國思想家:許衡
許衡元朝河內(今河南省黃河以北焦作市中站區)人,字仲平,博學多識,教學有方,許多人士都來追隨他求學,自己題書齋匾額叫“魯齋”。
早年許衡曾經跟很多人一起逃難,經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由於行走長遠路途,天氣又熱,喉幹口渴,同行的人發現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樹,樹上結滿了梨子,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去摘梨來解渴,只有許衡一人,端正坐在樹下,連動也不動,大家覺得很奇怪,有人便問許衡說:“你怎麼不去摘梨來吃呢?”許衡回答說:“那梨樹不是我的,我怎麼可以隨便去摘來吃呢?”那人說:“現在時局這麼亂,大家都各自逃難,這棵梨樹,恐怕早已沒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許衡說;“縱然梨樹沒有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
平日凡遇喪葬婚嫁時,許衡一定遵照風俗禮儀辦理,全鄉人士,都受感化,鄉里求學的風氣,逐漸盛大。鄉內的果樹每當果實成熟,掉落在地上,鄉里小孩從那邊經過也不看一眼,鄉民都這樣教導子弟,不要有貪取的心理。許衡的德行傳遍天下,元世祖聞知,要任用許衡為宰相,但是許衡不慕榮利,以病辭謝。
許衡去世後,四方人士都來聚集靈前痛哭,也有遠從數千裡外趕來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賜諡號為“文正”。
2.英國物理學家: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3.中國明代大學士:徐溥
徐溥自幼天資聰穎,讀書用功。他8歲進私塾唸書,就把聖言要語、經典法言抄錄彙集成冊,隨身攜帶,供作平時閱讀。塾師見他口袋總是鼓鼓的,疑是玩物,便責他貪玩。取出看時,原來是他抄錄的“聖賢要語錄”。塾師非常驚異,問明原委,頗覺自愧,即對其父漁隱公說:“你兒乃是神童異才,我不能為其師。”遂請辭而去。
少年時代的徐溥性格沉穩,舉止老成,他在私塾讀書時,從來都不苟言笑。徐溥還效仿古人,不斷地檢點自己的言行,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貯藏黑豆和黃豆。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或是說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麼過失,便投一粒黑豆。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地深刻反省並激勵自己;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厲,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相較之下黑豆漸漸顯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後來為官,一直都還保留著這一習慣。
回覆列表
1.白玉霜是著名評劇演員,演技很高,被人稱做“評劇皇后”。她為了做到自知、自律,不論三伏酷暑,還是三九嚴冬,一有時間就去練功,練嗓子。有人對她說:“你已成名了,幹嘛還這麼苦練?”她笑笑說:“戲是無止境的。”並且她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管什麼人,只要給她指出缺點,她都非常高興。
2.吳晗在清華大學時,想買一部《明史紀事本末》,因沒有錢,就趕寫了一篇《清明上河圖與金瓶梅的故事》換取了10元稿酬,買了這部書。但他對自己寫的這篇文章不太滿意,在與老師的信中說:“在暑假中倉促草成,本不想發表,因想買一部《明史紀事本末》一時湊不齊錢,所以只能送與本校週刊,拿到了10塊錢,大概可買一部了。”這件事吳晗深引以為疚,第二年為這篇文章寫了一個補記,進一步為這篇文章匡正與補缺,使自己的觀點趨於完善。
3.張伯苓長期任南開大學校長,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學生手指被燻得焦黃,便指著他說:“你看,把手指燻得那麼黃,吸菸對青年人身體有害,你應該戒掉它!”但這位學生反唇相譏:“你不也吸菸嗎?怎麼說我呢?”當下張伯苓將自己所存呂宋菸全數拿出來,當眾銷燬,並表示再不吸菸,果真如此,張伯苓再沒吸過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