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50008923419

    王家衛《一代宗師》裡面,

    馬三的師父問過馬三一個問題:刀的真義是什麼?

    馬三說:刀的真義在藏,不在殺。

    師父又說:十年後再成名吧!

    馬三為此懷恨在心,終於不可收拾……

    刀就是器,師父問他刀的真義是什麼,就是在暗示他:君子要不器。

    不器,就是不具有某種特徵,不被某種價值觀給束縛住。

    師父知道此刻的馬三已經成“器”了。希望他可以等待,等待就是待時而動。

    君子若器,

    則有鋒,

    有鋒則易折,

    器折則人夭。

    從馬三的回答,我們知道馬三是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

    馬三的狀態,不僅“器”了,而且也“藏器於身”了,只是無法做到:待時而動。

    以自己的“心”為刀,以自己的“身”為鞘,這就是“藏器於身”。

    只是馬三這把刀太鋒利。

    胸懷利器,必起殺心!

    馬三也明白師父的話,但是他已經藏不住自己了。

    師父這時候是後悔的,因為明白馬三走到這一步,是因為自己對馬三的培養出了點問題:重出招,而輕磨刀。

    一個優秀劍客,應該只做兩件事:磨刀和出招。

    換句話說:他不是在磨刀,就是在出招。

    磨刀即是藏器於身,

    出招即是時機已成。

    磨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與自己相處的過程,一個人只有瞭解自己的每一寸鋒芒,才能抓住屬於自己的機遇,才能一擊必中,閃爍屬於自己的光芒。

    馬三疏於磨刀,貪戀出招。

    “心身”已經俱為一器,藏在功名的刀鞘裡,無法自拔。

    所以師父最後,以死來試圖拔出馬三這把利刃。

    只可惜,馬三沒明白!

    以為師父早已經藏不住他,不配做他的刀鞘了。

    君子不器,

    則無縫,

    無縫則必柔,

    人柔則存久。

    所以,君子不器,說的是君子要無慾成為某一領域的精英。

    因為一旦器了,就出現某種可以藏你的刀鞘,就有了軟肋。

    但君子若是為了某種大義,一定要以器行天下時,那麼就要做到:以己身為己鞘,待時而動。

    君子不器,是道,是出世。

    君子藏器於身,是術,是入世。

    實際上,還有一種境界,高過藏器於身。

    那就是:以身為器,以心為鞘。藏有形的身於無形的心中。

    用入世的身,行出世的心。

    隨心而形,隨機而動。

    這便是君子入世的最佳道術。

    那麼道家有沒有這樣的思索?

    道德經說:

    剛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什麼意思?

    說剛強的終究被更剛強的折斷,柔弱的總是被更柔弱的拯救。

    最終道德經給出結論:柔弱勝剛強。

    柔弱說得就是一種無形,一種隨心而形、隨機而動的狀態。

    因為無形,所以不拘泥一器,

    因為不拘泥一器,所以隨時可入“當下外境”的鞘。

    終成“為而不爭”的聖人。

    那麼佛家有沒有這樣的思索?

    可以身相,見如來否?

    開始說: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因為身相即是非相。

    後來說: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因為三十二相也是非相。

    最後又悄悄說:若見種種色,即見如來。

    其實這裡的相,即是一種器。

    如來有三十二相,是說如來藏三十二器於其身。

    因為三十二是概說,如來不僅僅有三十二相,如來有無量相。

    因為相無量,所以無相,所以不器。

    因為無相,所以無不相,所以無不器,所以大自在。

    或許,在當下複雜的浮躁世間,

    試著:隨心而有形,隨境而成器。

    不失為一種值得推崇的活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將來房子飽和了房地產沒有了,農民工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