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古典的好娃娃

    這個問題問的好,這是一個大課題。說白了,中國的古代史,其實就是一部皇帝輪流做的歷史。所以說,每一個當了皇帝的人,都害怕自己的寶座被別人奪走。

    粗略地說,古代當皇帝的那些人,為了活的安穩,要麼就是暴力殺伐,以恐怖手段,在全國形成恐怖氣氛,讓人們不敢爭奪皇位。要麼,他們就分封身邊的親屬和大臣,讓他們有虛名無實權。這兩樣是基礎性的操作,也是最普遍的操作。

    一般來說,古代皇帝穩固江山的手段,最常用的無外乎:殺,殺,殺。

    皇帝們因為獨攬大權,所以殺起人來,毫不手軟,那些死在皇帝之手的人,體面一點的,賜死,難堪一點的,砍頭,兇殘一點的,滅族,再兇殘一點的,滅十族。

    秦始皇開始有“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後代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

    我們粗略地翻一翻歷史,皇帝們維護自己的寶座,似乎沒有什麼別的手段,只有個殺。難怪魯迅先生說:我翻開歷史一看,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每一行都寫著:吃人。

    這種手段,因為毫無人性,所以極易讓皇帝們走火入魔,殺的人太多,恐怕每天都要做噩夢吧。

    給潛在的敵人以無實權的虛名,讓他們沉迷享樂,消磨鬥志。

    當然,要細論起來,皇帝們對於某些潛在的可以爭奪寶座的敵人,也還是採取了一些比較和平的方式,比如說:封建,就是把自己的叔叔們,兄弟們,子弟們,都封王封爵,讓他們有虛名無實權,在自己的封地府邸享受紙醉金迷的生活,沉迷於聲色犬馬,消耗他們的意志,讓他們無心也無力爭奪皇位。

    對大臣們,皇帝們和平的防範手段也差不太多,主要是削奪兵權,削弱實力。皇帝們最喜歡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臣們忠心耿耿地玩物喪志,對他們時刻監督。這一點,我們可以翻一翻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的歷史,就會發現,皇帝們為了自己的寶座穩固,無所不用其極。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都是這方面典型的例子。

    《宋史·石守信傳》乾德年(963年-968年)初,帝(趙匡胤)因晚朝與守信等飲酒,酒酣,帝曰:“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守信等頓首曰:“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謝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病,乞解兵權,帝從之,皆以散官就第,賞賚甚厚。

    這裡宋太祖趙匡胤對皇帝大位的穩固,分析的很透徹,人誰不想富貴?人生如白駒過隙,趙匡胤建議這些大臣們多攢點錢,歌舞昇平,紙醉金迷,去享受生活。

    皇帝輪流做,哪年到我家?

    三皇五帝被儒家推崇為上古聖人,什麼禪讓的故事,洗耳的故事,都在鼓勵人們不要為了皇帝大位而頭破血流,但是實際上,經過現代的專業考證研究,這些上古聖人,似乎也為這個擁有無限權利的皇帝大位你爭我奪,不死不休,所謂的聖賢之舉,都名不符實。

    漢蔡邕(133年-192年)《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記載:許由聽到堯要讓位給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汙染,因而臨水洗耳。後遂以“洗耳、許由洗耳”等表示以接觸塵俗的東西為恥辱,心性曠達於物外。

    唐宗宋祖,一代天驕,他們哪個不是追名逐利之輩,一旦有能力爭奪皇位,便不惜兄弟香殘,不惜同胞死於非命,不惜人民血流成河。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也不需多舉例子。

    既然皇帝大位是一個人人覬覦的寶座,人人垂涎三尺,不惜身家性命也要爭奪,那麼毫無疑問,這個位置,是一個危險的位置,坐上去的人應該是如坐針氈。好可惜,歷朝歷代,似乎沒有幾個長心眼的皇帝意識到這個位置的不牢靠,或者說,對這種不牢靠,他們沒有足夠科學有效的防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的初等教育出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