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gccghcc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譯文: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當梨棗成熟之時,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一日至少千回。可又想現在由於年老力衰,行動不便,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來卻勉作笑語,迎奉主人。不禁悲從中來,憂傷滿懷。一進家門,依舊四壁空空,家無餘糧,一貧如洗。老夫老妻,相對無言,滿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兒幼稚無知,飢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怒要飯吃。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百憂集行》這首七言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當時,杜甫棲居成都草堂,生活極其窮困,只有充當幕府,仰人鼻息,勉強度日。主旨賞析:從詩中可以同時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個片斷。詩人回憶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詩人抓住了少年的氣質、性格特徵,以跳動的筆觸把它活靈活現地勾勒出來。這裡並非沒有目的地表現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悅的心情頌揚少年自我,而是以憂傷的心情去回憶少年自我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蘊含著悲痛、憤懣的感情。而後從“十五”至“五十”,由於年老力衰,行動不便,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體弱至此,內心痛苦不言而喻。不禁悲從中來,憂傷滿懷,而發出“悲見生涯百憂集”的概嘆。此為全詩之詩眼,它把詩人的情緒凝聚到“悲”字上。詩人將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兒作了對比。自己年少時,無憂無慮,不愁吃穿,卻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際,自己的兒子卻飢餓難忍,啼叫怒索。在詩人筆下,不僅如實地表現了自己的淒涼處境,而且逼真地寫出了老妻、痴兒的表情、姿態,非常富於人情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得了細小有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