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還是分析下需求。雖然是隨身WiFi,但還要看具體場景。
如果說自駕旅行,或者在郊外定點停留之類,對體積要求不大,但是又對訊號和穩定性有所要求,可以考慮類似CPE產品,也就是普通4G路由器。
便宜一點的華為 b311as,貴一點的B525s-65A(注意,前者要和315區分開,後者要和23A區分開,需要區分的原因都是因為他們支援的頻段不夠多,可能會造成訊號問題。)
這類路由器由於不帶電池,需要自備充電寶配合5v轉12v的升壓線使用。可能他們的主流場景是穩定放在室內。但從很多人的體驗來看,出門攜帶體驗還算不錯。特別是在訊號方面有較大優勢。
那麼另一種產品就是隨身WiFi,也就是便攜4G路由了。對於這種產品,我們選擇的目標多了一條續航的要求。另外穩定性也是要的,不然選擇二手手機豈不是更好。
第一點排除了類似不帶電池(直插充電寶)或者電池極小的產品。
第二點排除各種雜牌產品,包括所謂雜牌物聯卡裝置。那麼剩下來的也就剩紫米和華為兩家了。
紫米不用說855和885兩款。雖然說效能差別不多,但秉承買新不買舊,且後者電池容量更大支援雙向快充(雖然只是QC2.0),依然推薦新款885.
華為就更不要用說了,低端型號電池過小形同虛設(雖然確實輕多了),因此還是建議華為隨行WiFi 2 Pro(好貴,摔)
那麼對比一下兩個機器。因為紫米沒找到最新的說明,只找到了17年的圖,可以看到支援4G頻段是
FDD 1/3/7 TDD 38/39/40/41
而隨行WiFi2 Pro則是
LTE FDD:B1/B2/B3/B4/B5/B7/B8/B20/B19
LTE TDD:B38/B40/B41
雖然按照國內運營商頻段劃分(加粗為主要使用頻段)顯然是沒太大問題的(毋庸置疑)
但如果有在境外使用的小夥伴,還是建議華為的裝置。
順便補充一下,兩款裝置都不支援電信3G,也就是說如果有電信卡收簡訊的需求,或者因為流量封頂降速到僅3G,那就無法使用了。
再就是效能問題。出於成本考慮紫米沒有802.11ac(也就是5G頻率的那個5G),不支援LTE Cat6(也就是號稱速率峰值300Mbps,為傳統的二倍)。
接下來就是華為提供網線介面,而紫米不帶。不過這一點由於現在酒店基本上都有WiFi可以忽略。
但是在充電方式上,華為依然是隻有MicroUSB介面(要知道這代機器上市已經是2017年了),且雙向充電也都只支援傳統的5V2A。差不多同一時期上市的紫米卻是雙向QC2.0快充。這一點值得商榷。
事實上華為和小米(紫米)兩款產品給我的感覺,小米更像是充電寶附帶路由器功能,而華為卻是路由器因為電池大所以勉為其難“加入充電寶”。從網路角度,實測華為訊號和穩定性確實要比小米略好一些,網路相容性也更好。但是你是否願意在即將換代5G的時間節點為這些差別多付出300+的價格,還是有待商榷的。
順便回答一下下面“為什麼要用這類產品”的問題。
很簡單,因為穩定啊。手機熱點無論如何面臨著高發熱,不穩定的問題。老手機電池老化基本必須插充電寶。如果手機本身訊號不好那就更糟糕了。而且手機熱點的發射功率和路由器比肯定也是有所差距的。我用了將近4年的華為隨行WiFi 1代,最明顯的區別,連線遊戲伺服器的ping平均都要比放在同位置的手機熱點低10左右。這個差別還是很可觀的,也是我願意付出這麼多錢的最大原因。
再有就是你可能注意到了,華為在通訊領域,特別是行動網路、基站這塊的霸主地位。無需多言,雖然如果他的價格沒那麼霸主就好了。
拓展閱讀
首先還是分析下需求。雖然是隨身WiFi,但還要看具體場景。
如果說自駕旅行,或者在郊外定點停留之類,對體積要求不大,但是又對訊號和穩定性有所要求,可以考慮類似CPE產品,也就是普通4G路由器。
便宜一點的華為 b311as,貴一點的B525s-65A(注意,前者要和315區分開,後者要和23A區分開,需要區分的原因都是因為他們支援的頻段不夠多,可能會造成訊號問題。)
這類路由器由於不帶電池,需要自備充電寶配合5v轉12v的升壓線使用。可能他們的主流場景是穩定放在室內。但從很多人的體驗來看,出門攜帶體驗還算不錯。特別是在訊號方面有較大優勢。
那麼另一種產品就是隨身WiFi,也就是便攜4G路由了。對於這種產品,我們選擇的目標多了一條續航的要求。另外穩定性也是要的,不然選擇二手手機豈不是更好。
第一點排除了類似不帶電池(直插充電寶)或者電池極小的產品。
第二點排除各種雜牌產品,包括所謂雜牌物聯卡裝置。那麼剩下來的也就剩紫米和華為兩家了。
紫米不用說855和885兩款。雖然說效能差別不多,但秉承買新不買舊,且後者電池容量更大支援雙向快充(雖然只是QC2.0),依然推薦新款885.
華為就更不要用說了,低端型號電池過小形同虛設(雖然確實輕多了),因此還是建議華為隨行WiFi 2 Pro(好貴,摔)
那麼對比一下兩個機器。因為紫米沒找到最新的說明,只找到了17年的圖,可以看到支援4G頻段是
FDD 1/3/7 TDD 38/39/40/41
而隨行WiFi2 Pro則是
LTE FDD:B1/B2/B3/B4/B5/B7/B8/B20/B19
LTE TDD:B38/B40/B41
雖然按照國內運營商頻段劃分(加粗為主要使用頻段)顯然是沒太大問題的(毋庸置疑)
移動4GTDD-LTE B38/41 B39B40聯通4GFDD-LTE B3 B1、TDD B41電信4GFDD-LTE B3 B1、TDD B41但如果有在境外使用的小夥伴,還是建議華為的裝置。
順便補充一下,兩款裝置都不支援電信3G,也就是說如果有電信卡收簡訊的需求,或者因為流量封頂降速到僅3G,那就無法使用了。
再就是效能問題。出於成本考慮紫米沒有802.11ac(也就是5G頻率的那個5G),不支援LTE Cat6(也就是號稱速率峰值300Mbps,為傳統的二倍)。
接下來就是華為提供網線介面,而紫米不帶。不過這一點由於現在酒店基本上都有WiFi可以忽略。
但是在充電方式上,華為依然是隻有MicroUSB介面(要知道這代機器上市已經是2017年了),且雙向充電也都只支援傳統的5V2A。差不多同一時期上市的紫米卻是雙向QC2.0快充。這一點值得商榷。
事實上華為和小米(紫米)兩款產品給我的感覺,小米更像是充電寶附帶路由器功能,而華為卻是路由器因為電池大所以勉為其難“加入充電寶”。從網路角度,實測華為訊號和穩定性確實要比小米略好一些,網路相容性也更好。但是你是否願意在即將換代5G的時間節點為這些差別多付出300+的價格,還是有待商榷的。
順便回答一下下面“為什麼要用這類產品”的問題。
很簡單,因為穩定啊。手機熱點無論如何面臨著高發熱,不穩定的問題。老手機電池老化基本必須插充電寶。如果手機本身訊號不好那就更糟糕了。而且手機熱點的發射功率和路由器比肯定也是有所差距的。我用了將近4年的華為隨行WiFi 1代,最明顯的區別,連線遊戲伺服器的ping平均都要比放在同位置的手機熱點低10左右。這個差別還是很可觀的,也是我願意付出這麼多錢的最大原因。
再有就是你可能注意到了,華為在通訊領域,特別是行動網路、基站這塊的霸主地位。無需多言,雖然如果他的價格沒那麼霸主就好了。
拓展閱讀
MiFi(行動式3G/4G無線路由器)都給你帶來過什麼樣(驚豔或是糟糕)的使用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