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丁籃球
-
2 # 關耳不正
在NBA打出名堂的球員,退役後普遍存在的三種狀態:
——平平淡淡的享受生活,去做一些興趣的事。
——揮霍無度,敗光家產,窮困潦倒。
——利用這份職業所積累下的名聲,繼續做好人生下半場的規劃。
而丹特利就屬於以上的第一種型別。
第一種型別的球員,不論他在NBA取得了多少成就,就是想要返璞歸真,完成以前想做卻沒有做到的事。比如最近的迪奧加入了法國海軍,比如鄧肯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汽車修理店,比如阿泰斯特又參加了BIG3的聯賽。不管他們是不是還繼續從事著籃球相關的事業,不管他們對籃球的關注度還有多少,這些球員都希望以一種更貼切於生活,更無為但有趣的態度,簡簡單單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即使他們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吸引大眾的眼球,但他們也不用去在乎輿論的說法,逃脫娛樂至死、競技為先的世界,甘於平淡。
第二種型別的球員,在NBA可謂比比皆是。他們在成為球員之後一夜暴富,又受不了燈紅酒綠的誘惑。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花錢如流水,甚至被經紀人掏空了財產都不知道。疏於自我管理,缺乏理財意識,最終只能承受惡果。之前的沃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最近NBA名宿奧斯卡-羅伯特森把51項物品被放到了拍賣行,其中包括他在1971年拿到的NBA總冠軍戒指。因此,決定一個球員成敗的可能是實力,但決定一個人成敗的,應該就是心智了。
第三種類型的球員,大多是把球場上的成功用另一種方式延續了下去。他們知道人脈、目標、生活的重要性,以此作為條件和動力,繼續拓展自己的人生寬度。比如喬丹做了老闆,比如奧尼爾成了評論員、當了警察、發了唱片、投資了許多產業(講真,我覺得奧尼爾的多面性在球場上不一定值得肯定,但在生活中值得學習),比如科比拍了電影、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加內特主持了一檔節目。這些球員離開了籃球,又迅速有了新的規劃,繼續拓展生命的寬度。最令我感慨的一個人是羅伊,他最近在家鄉西雅圖的內森海爾高中執教籃球隊,並帶隊打出了最好成績,奪得隊史上第一個冠軍。這真真是他退役後籃球的延續。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人生,只要是正面的,積極的,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哪怕他曾經站在頂峰,享受萬人歡呼,現在他低到塵埃裡,也屬於他的一種生活。只是,如墜深淵,甘於墮落,誰都沒有辦法救他。所以說,看多了NBA,聽多了形形色色的籃球周邊新聞,對我們又何嘗不是一種啟示呢?
回覆列表
丹特利老爺子現在是幹起了交通協管員,但是絕對不是因為破產淪落到這個地步,他只是純粹的想幫助更多的人。可能好多年輕的球迷對丹特利不太熟悉,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丹特利身高1.96米,體重94公斤,一共在NBA征戰了15個賽季,他的整個職業生涯就如恆星一樣持久而又不平凡。
他職業生涯總得分達到23177分,場均可以砍下24.3分5.7籃板3助攻1搶斷。他的得分手段簡單而又高效,職業生涯的命中率高達54%。
他絕對是一名砍分的高手,在爵士打球的日子裡,他連續4個賽季得分超過30分,拿下1981年和1984年的得分王。
丹特利在他那個年代就是造犯規的高手,在1983-1984賽季,他一共獲得818個罰球,場均出手18.3次就可以砍下30.6分拿下得分王。論碰瓷,老爺子不輸於哈登。
丹特利的職業生涯拿下2次得分王,2次二陣,入選6屆全明星。最終爵士隊退役了他的4號球衣。2008年老爺子入選了籃球名人堂。
退役後丹特利依然從事有關於籃球的工作。曾經做過掘金隊的主教練。在他56歲的時候,他選擇改行去做交通協管員,年薪為1.4萬美元。
“一直以來我的生活好像就是在健身房裡舉槓鈴什麼的,但現在每天幫助那些可愛的孩子們,當他們穿過馬路,都會和我擊掌相慶,那種感覺太棒了。我想,未來20年,我會一直做下去,而不是待在屋子裡一天天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