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樹瘦馬454
-
2 # e醫路同行
在祖國醫學的範疇內,是沒有高血壓這個概念的,高血壓是西醫學的一個疾病,以血壓升高為臨床特點,長期血壓升高,會導致多器官損傷,比如慢性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腦梗、腦出血等。中醫學在診療疾病的過程中,不會盯著某一個數值、某一個臨床表現而處方用藥,而是透過望聞問切,辨別人體五臟六腑、氣血陰陽的偏勝偏衰,根據中藥的四氣五味,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給患者開藥。
就高血壓病而言,大多數患者並沒有特殊臨床症狀,僅在測量血壓或者併發心腦血管疾病時才被發現。偶爾也會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非特異性表現。如果非要從中醫學範疇內找到與西醫高血壓相對應的疾病,那隻能說眩暈病了。而眩暈病的病理機制,主要是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痰濁中阻等,治療原則是補虛瀉實、調整陰陽。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經生活、飲食干預後,血壓仍在160/90mmHg以上,請一定要規律服用降壓藥,中醫藥可以輔助改善不適症狀,但不能單獨用來降壓。
-
3 # 咕咚健康小助手
分析,88名血壓正常的人中有50人沒有高血壓家族史,而63名高血壓病患者中僅有1人無家族史。調查還表明,父母有高血壓病者,其三十歲以上的子女中有近血壓高於正常。受先天秉賦的影響,有些人三十歲左右即發現血壓升高,而且病情發展較快。從人的形體型別來說,高血壓患者常見於兩種形體的人。一種是形體削瘦、急躁易怒,多見面色紅赤,屬中醫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的本形體質,陰虛陽亢,所以患高血壓的多。另一種是形體豐腴肥胖的人,這種人脾氣虛而多痰溼,風痰相煽,因而血壓升高。有人研究認為體重和血壓有密切關係,形體肥胖的人,體重每增加12.5公斤,其收縮壓可上升10毫米汞柱,舒張壓要上升7毫米汞柱。高血壓發病與年齡有一定的關係。高血壓的年齡高峰為40--49歲的中年人。中醫認為人體的生長髮育過程和先天之精有密切的關係,40歲以後人體腎氣漸衰,腎精漸虧,肝腎不足,肝陽容易亢盛,所以容易患高血壓。
2)七情因素
我是咕咚健康諮詢師,點選關注,私信:"食譜"。例,佔58.2%,頭脹的81例,佔38%。因此,高血壓屬中醫學眩暈、頭痛的範疇。眩是指眼花,暈是指頭暈,統稱為眩暈。輕的人閉目休息可止,嚴重的如坐車船之中,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噁心、嘔吐、汗出,甚則昏倒。有些病人兼具頭痛,有的隱隱作痛,有的重脹刺痛,也有的痛勢較劇,痛脹上衝,甚則跳痛,噁心嘔吐,項強肢麻。也有少數高血壓患者,沒有頭暈目眩、頭痛頭脹的表現。2、高血壓的發病因素
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與體質因素、情志因素和生活失調等有密切的關係,而以體質和情志關係更為重要。
1)體質因素
高血壓與體質因素有關,這主要表現在先天秉賦、形體性質和發病年齡三個方面。很大一部分高血壓患者,其發病與病人的先天秉賦有關。人體秉賦來源於父母,男女媾精,形成胚胎,發育成形,所以子女體質情況與父母的先天之精的質量有極密切的關係。高血壓病人的體質來源於父母先天之精的影響,具有家族高血壓發病史,其體質多屬於中醫肝腎陰虛,肝陽亢盛的型別。有人調查
中醫沒有血壓這一說法,血壓是來原於西醫的病名~~~中醫對血壓的
高血壓的中醫預防與調治
1、高血壓的中醫範疇
血液的測定大約始於1910年前後,因此歷史上中醫學沒有高血壓的概念。有人統計,213例高血壓患者,出現頭暈的二百零五例,佔到95.8%,目花的79例,佔37.1%,頭痛的124
回覆列表
在古醫籍中,沒有高血壓一詞,更沒有高血壓診斷的內容,古人把高血壓化入頭暈的範疇。我學醫後,有一次和一位赤腳醫生閒聊,正好來了一位熟人,她請那位赤腳醫生給診脈看有啥毛病,她說感覺自己不舒服。那位醫生診了以後,我也試著診了她的脈,我一摸上去,就覺得她的脈特別硬(實際上是弦脈),我隨口就說她是高血壓,她說是呀,高壓一百八十。當時那位醫生特別驚訝,說了聲“是不是,我還沒有診出來”,我說她的脈又硬又緊,我覺得她是高血壓造成的。從那以後,我診斷肝陽上亢的高血壓百分之百的精準,並且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百分之百的有效,並且可以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