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熊玲心理諮詢

    如何防止疑病症,疑病症者能走向何方?消除疾病和死亡焦慮的出路在哪裡呢?

    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中寫道:塞萬提斯認為世界是曖昧的,需要面對的不是一個惟一的、絕對的真理,而是一大堆相互矛盾的相對真理。所以,人所擁有的、惟一可以確定的,是一種不確定的智慧。做到這一點需要很大的力量。

    興許,擁有“不確定的智慧”,是我們每個人消除疾病和死亡焦慮的正確之路。

    智慧聽起來太大,不知如何做到。但我們可以學習①承認:人心如同世界,是曖昧複雜、矛盾變遷的;②接受:人心如同世界,是以不確定而存在的。

    作為心理疾病,當我們知道疑病的深層動因是什麼,就應該從以“動因”為起點,調整動因就是出路。比如,重新建構自我,自我是可以得到解構,也可建構的,過去我們有過太多的不能選擇的認同(形成了一些假自我),如今我完全可以做主自我,可選擇性的自我認同和對他人的認同;接受生活的本質是不確定;接受自己的特殊存在,哪怕我就是對不確定抱持恐懼;接受和善待疾病,因為它也是人生真實的存在;尋找到自己的心所依靠的地方(興趣愛好等精神性的)......當然這一切,都是說起容易走起艱難的路。

    可是再難,也必須沿著這些路走下去。如果你不想被疑病恐懼折磨的話。

    避免疑病症的根本之路,還是父母的修為,能在孩子早期給予安全的養育環境。

    這一課,對於想要生殖的父母而言,應該是要修通的生命之課。可惜多數人從不過問。

    我曾經在《解讀神經症現象之五——專注他人的想法》中,討論過什麼是“父母的修為”,此處不再論。只有父母的修為,能產生這樣的效果:(孩子)個體漸漸地可以將自己經驗為真實的、鮮活的、完整的、與周圍有著明顯地區別、界線,擁有身份和意志的自由、具有內在一致性和內在價值體驗、具有時間的延續性及空間擴充套件性,他,就獲得了存在性安全的堅固核心,並擁有引以自我驕傲的身份感。

  • 2 # 使用者6503856202

    怎麼防止疑病症?

    疑病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也叫植物神經紊亂,有時也叫焦慮症,無論叫什麼,都是以焦慮為核心。疑病症的形成很有規律,一般有幾個要素,一是刺激事件,就是在勞累、喝酒、生氣、熬夜等情況下有胸悶難受的感受;二是有相關的認知,比如以前聽說誰突然難受死亡了;三是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個性;四是在當時難受時越緊張以後症狀越重。從這幾個因素可以看出,誰都可能加班,出現一時的難受是很難避免的,在這種媒體發達的條件下,誰都會聽說某人猝死的訊息,誰都有心情緊張的時候,這三條所有的人很難避免。唯獨是敏感多疑的個性,這是患者心理疾病的共同特點,所以讓內心強大是防止疑病症甚至所有心理疾病的關鍵。

    很多人認為個性是遺傳的,有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說個性改不了。從我近幾年做諮詢的經驗看,敏感的個性也不是遺傳的,是從小父母教育不當,指責多,鼓勵少造成的,所以多鼓勵,培養自信心,內心就能強大。這是預防各類心理疾病最關鍵的。

  • 3 # 霍體清

    如何克服疑病症?

    疑病症,是神經症的一個亞型,表現為病人反覆的去醫院檢查,得出了沒病的診斷,無論醫生怎麼解釋,都很難打消他的顧慮,堅信自己得了什麼治不了的絕症。最困惑的是,既然沒病,為什麼無緣無故的難受,又懷疑,又檢查,這樣迴圈。實際上,醫院的診斷是正確的,無緣無故的難受不是器質性病變,而是潛意識的自動執行的焦慮情緒造成的植物神經痙攣,植物神經紊亂會讓人有軀體症狀,難受不舒服。

    疑病形成的一般過程是,個性比較敏感多疑,在某次加班、勞累、喝酒、酗酒、生氣、打架、熬夜等等經歷中,突然感覺不舒服,胸悶氣短、心慌心悸、呼吸困難,有的甚至出現瀕死感,就害怕,覺得的了絕症,在想起以前誰誰誰猝死就更怕,再去百度,覺得自己的症狀很像心臟病,就更怕。在這種環境下,大腦形成條件反射,以後不斷地執行發作。

    只要理解自己的問題是一個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調整擔心自己有不好的疾病這一錯誤認知,並把正確的認知不斷的鞏固大腦中,形成新的潛意識自動執行的了,焦慮就緩解了,從而解決了疑病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柔道好玩還是散打好玩,他們有什麼優點和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