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加特林快評
-
2 # 飛豬漲姿勢
當然有。
殲-20身上有兩個F-22所沒有的裝備,一個是分佈於機身周圍的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EODAS),另一個則是安裝在機鼻下方的光電瞄準系統(EOTS)。正是這兩個新新感測器讓殲-20能在中遠距上對F-22進行被動探測和攻擊,同時絲毫不用擔心因雷達電磁輻射而驚動對方。
在總體設計上,殲-20的EODAS與F-35的AN/AAQ-37非常接近,在機鼻周圍和機腹佈置有6個高解析度紅外攝像機,對機身周圍實現360度覆蓋,同樣具有來襲導彈探測和跟蹤、探測敵方武器發射、紅外搜尋與跟蹤、提供武器發射諸元、晝夜導航功能。
也就是說這套光電裝置不僅是一套導彈逼近感測器(MWS),還是一套紅外搜尋與跟蹤,能對空對地搜尋,發現敵機蹤跡後解算設計諸元,裝訂空空導彈實施靜默攻擊。雖然目前國內資料並沒有透露殲-20 EODAS對戰鬥機大小目標的探測距離,從廠家資料看該系統採用高解析度紅外成像感測器,參考同樣技術水平的AAQ-37,該感測器至少可在90公里外探測並跟蹤F-16大小的迎頭目標。
除EODAS之外,殲-20機鼻下方還有一個EOTS光電瞄準裝置。與F-35發展自“狙擊手”瞄準吊艙的EOTS不同,殲-20的ETOS更偏重對空搜尋與跟蹤。從細節照片上看,其機鼻下凸起的菱形視窗後半部分是不透明的,也就是說只具有前半球視野。所以殲-20的EOTS並不具備投擲鐳射制導炸彈時所需的過頂跟蹤能力,可被視為一種被包入菱形視窗的前視紅外搜尋與跟蹤系統(IRST)。殲-20 EOTS是對EODAS系統的強力補充,其感測器精度更高、探測距離更遠,除紅外成像感測器外,還內建電視攝像機和鐳射測距儀,能為武器提供更精確的瞄準資料。
的研製廠家中陸航星宣稱該系統具備長波紅外搜尋和中波紅外跟蹤能力:“主要用於對空、地、海晝夜搜尋、精確跟蹤和瞄準以及武器制導。可以在雷達關機的情況下以空空、空面模式搜尋和跟蹤目標,並能夠為飛行員準確指示目標位置。可與紅外全景搜尋系統、機載火控雷達配合使用,可對紅外全景搜尋系統或機載火控雷達搜尋的目標進行精確跟蹤、定位及瞄準,引導機載武器系統攻擊目標。可與頭盔瞄準具聯動工作。對F-22發現距離110公里,對B-2發現距離150公里”,足以滿足射程據說百公里的PL-15中距彈的需要。
回覆列表
殲20的許多照片證明,該機確實有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
該機這一系統,協助了飛機的隱身和偽裝效能,其裝配特有的光電定位系統可全天候24小時觀察目標。
F-35戰機的情況也類似,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該隱形攻擊機首次將前視紅外線系統和紅外搜尋跟蹤技術組合在一起,而不必使用暴露自己的雷達波偵測功能,所以具備敵方警示系統無法察覺的隱形探測能力。
這也是殲20使用這一系統的原因。
該系統也叫光電指示系統(Electro-Optical Targeting System),有主動和被動測距兩種功能,能極精確定位地面目標,讓F-35隱形攻擊機有全天侯24小時的偵測、跟蹤目標能力。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彈和火控部負責人唐‧博令 (Don Bolling)說:“軍方認為紅外裝置是絕對必須的裝備,它成了美軍掌控夜間戰鬥的法寶。”
博令認為,F-35不僅具有敵人不能發現的隱形能力,而且“能識別友軍,能在不同的複雜環境下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報導說,F-35的隱形能力和採用的雷達波吸收材料有關。但不止這些,F-35還使用偽裝技術。偽裝技術是讓物體完全不被發現或只暴露一部分,其方法是控制物體周圍的可見光、遠紅外或電磁波。
據信殲20隱身能力比F-35還要出色一些,但落後於F-22。
羅切斯特大學的光學研究所研究員約瑟夫‧崔稱,現代隱身戰鬥機的視覺外觀,也用上了偽裝術。例如採用特殊工藝材料讓光線發生彎曲,因此不被觀察到。崔說:“隨著偽裝術的發展,可以讓坦克和飛機不易被發現”,也可以給觀察者一種錯覺,以為看到其他物體而不是飛機或坦克。
殲20的兩種迷彩設計,也是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