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溝拳

    答:內勁是蘊於內的一種勁,是太極拳學派專用的一個名詞。它是從“神舒體靜’’的鬆柔中以意貫注而鍛煉出來的一種“彈勁”和“韌勁”。柔中有剛為彈勁,剛中有柔為韌勁。所謂“柔裡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辯証地說明了彈勁和韌勁的特性及其對立的統一性。內勁具有“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特點,隱於內而不顯於外,隨人之動而不斷改變方向,不丟不頂,絲毫不差,內動不令人知,故稱為“內勁”。內勁充沛,彈性和韌性就足。這是太極拳套路和推手相結合所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勁。太極拳內勁的實質和執行,陳鑫認為是以意行氣,輕輕運動,發於丹田,運於骨縫之內,再由骨縫內運於肌膚,貫注於四梢(兩手指,兩足尖),復歸于丹田,纏繞往來,輕靈圓轉,逐漸產生一種棉軟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內如鋼條的一種內勁。功夫越深,內勁的質量越高,得陳氏老架、新架之傳的武禹襄形容這種勁為“似松非松、將展未展”,“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無堅不摧”。

    內勁是潛移默化地在螺旋式地旋轉的,它像水銀似地流動極為快速;在外形上看,它是輕靈而不流於飄浮,沉著而不涉於呆滯,富有纏綿曲折的意趣。內勁主要是從練拳架中鍛煉出來的,它是極為沉重而又極為虛靈的一種渾厚靈活的勁。推手時如果沒有內勁,即使已做到一身備五弓,掌握了呼吸蓄髮的有機聯絡,仍然是不可能將對方“引之使來,不得不來,放之使去,不得不去”的。陳鑫說:“但引而不擊,有順勢牽之使進,以抖他人之勁;抖足則其勁自散,全體無力,欲進不得勢,欲退不敢,此引進之妙境也”。這種抖’勁即來源於充沛的內勁,也說明了太極拳纏繞運轉時之需要內勁,是和推手的實踐有關係的。

    推手如果單憑觸覚靈敏,而缺乏一種渾厚輕靈的“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運勁如百鍊銅,無堅不摧”的內勁,則等於有被動而無主動,有輕武器而無重武器,就很難引動對方,放勁乾脆;相反地,易被對方所引動。

    太極拳陰柔輕靈的一面,譬之和風細雨,太極拳陽剛沉著的一商,譬之雷霆萬鈞,兩者兼備互用,才得“太極兩儀,有柔有剛”之全。陽剛陰柔兩者的融渾無間,即兩儀的仍歸太極。凡偏剛無柔的須防跌失,偏柔無剛的,難臨強敵。一舉動,輕柔重剛齊發的,處處能控制對方重心,使失去平衡,處處能越過對方防守點輕靈地進逼,使對方不知我手從何而來,達到“出手不見手,手到不能走”的境界。才是太極拳的妙手。內勁即包含有柔化剛發的陰陽渾淪的全體大用。陳鑫說:“若是功夫純熟,由其大無外之圏,造到其小無內之境,不遇敵則已,如遇勁敵,則內勁猝發,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孰能當之”。纏絲勁的沾連粘隨如果沒有充足的內勁,出手就沒有威力,化也化不好,發也發不好;想引動對方則不能起作用,就不能得機得勢而制人;想化動對方來勁,又容易被壓匾而身法被破壞,因之處於失機失勢的被動局面而受制於人。陳鑫指出:“氣不由中心丹田而發,則氣無所本而失於狂妄,必至失敗。此內勁之不可不硏練也I果能硏練至此,則神乎其技矣”。

    內勁是無定向,又有定向的,“無定向”為“圓’’,“有定向”為“方”,二者互變,互為其根,它是“剛柔兼至而渾於無跡”,是靈活善變的。但是必須方法對頭,太極兩儀的剛柔虛實必須兼備,加上不斷地苦練,才能功夫上身,漸臻精妙。空談“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而功夫不上身,剛柔不兼備,所謂“拳無功,一場空”,是經不起推手比賽的考驗的。陳鑫說:“善變無形幷無窮,無窮功夫在百練;不疾而速得真宰,如此方稱太極拳”。推手時以纏絲勁的沾連粘隨為靈魂,但又需以剛柔具備的內勁為統帥,這是前輩太極拳家的訓練原則,極為辯証地貫徹了太極的含義。纏絲勁圼有內勁的貫注,方能起到“能匯萬法為一,能衍一法為萬”的作用。著為法,法有萬千;以一法制一法,等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勁貫著中,勁為剛柔兼備的一種內勁,一以貫萬,以簡馭繁,等於掌握了總鑰匙。所以王宗嶽說:“雖變化萬殊,而唯理一貫”。“變化萬殊”是著法,“唯理一貫”是“沾連粘隨不丟頂”的剛柔、虛實倶備的“似松非松”、“就屈就伸”的內勁。太極拳著重內勁,得其一而萬事畢。醫療性、娛樂性的推手不必講求內勁,但作為競技性的推手,必須講求內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的汽車自動駕駛級別到幾級了?包涵了哪些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