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泡麵侃史

    這裡我送小友一句話,叫做文能安國,能治國但是不會瞬間傾覆國家,武可打天下,可保天下,同時也可以瞬間傾覆天下。這也就是為什麼歷朝歷代為什麼文臣長命的原因。

    白起戰鬥力很高,甚至擁有動搖秦國根基的力量,如果這樣的人不聽指揮的話,秦國可能面臨巨大的打擊,範睢屬於宰相,是文臣的範疇,主要就是這樣的大臣不會有謀反之心。

    只有是不違背這一點的話,就是範睢多次犯錯也是為了國家好,但是白起犯錯可能會讓襄王認為是有了反心,這就是原因。

  • 2 # 會隱身的嘿喵

    大道理不用講,說點簡單的。白起當時戰績赫赫,軍中威望極高,若有異心,怕是嬴政都要震上三顫,所以怎麼能不防,而死人就是最好的安心了。

  • 3 # 少禾君

    犯錯嚴不嚴重並非關鍵點,關鍵點 是皇帝覺得你該不該死。

    一、我們先來看看戰神白起

    戰神白起拒絕出戰,從這裡秦國王上秦昭王讀出了幾個意思呢?

    01、桀驁不馴,功高震主,挑戰王權

    白起打仗再厲害,他畢竟是一個臣子。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是做君主要像個做君主的樣子,做臣子要像個做臣子的樣子。或者說君守君道,臣守臣道。

    這是儒家禮教的核心思想,所以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白起拒絕出戰就是憑著軍功挑戰老闆的底線,冒犯王上的Regal。

    02、不肯出戰,就是質疑王上的決策

    白起這次拒絕出戰攻打邯鄲,因為他覺得此戰毫無勝算,換句話說,就是質疑王上的決策。

    在白起看來,此戰必敗的原因有三:一來常平一戰秦軍大傷元氣,死傷一半,如今還要遠行千里越過河山去爭奪別人的國都,勝算不大;二來邯鄲城,易守難攻;三來各諸侯國的援軍已逐步到達。

    況且秦王這時候已經騎虎難下,而白起卻遲遲不肯出戰,將秦昭王陷於尷尬境地,最後把自己也逼入了絕境。

    03、此處白起拒絕出戰是和王上賭氣

    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十月,秦軍再次平定上黨郡。韓、趙兩國十分害怕,就派蘇代到秦國,獻上豐厚的禮物勸說丞相應侯說:“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

    范雎自然不願甘為人下,他說服王上,如今士兵疲憊,不如割取了南韓的垣雍和趙國的六座城邑講和了。王上應允了,於是雙方停止交戰。白起白白失去了立功建業的大好時機,所以心中有了怨氣。

    所以當秦王再次派他征戰,他就和老闆擺上了譜,秦王心知肚明,只好假裝不知,忍氣吞聲一而再再而三請白起出兵,白起依然是傲嬌地對王說“不!不!不!”

    這鏗鈧有力的拒絕聲一步步消磨掉了秦王最後一點耐心和愛才之心。 無論是出於哪一點,都足以讓秦昭王起殺心。

    最後一刻,白起似乎也明白了些什麼,他仰天長嘆:我固當死!

    二、范雎為何得以保全性命

    范雎和秦昭王之間不僅有著君臣之義,更有著心心相惜,相見恨晚的朋友之情。秦昭王稱范雎為仲父,為何?

    想當初,秦昭王登基,朝堂大權全被宣太后及兩個弟弟把持,正是因為范雎的到來,和秦昭王齊心協力一步步將外戚勢力剷除殆盡,所以秦昭王對於范雎的感情,白起是無法相比擬的。

    再說范雎範的那幾個錯誤,一個是舉薦鄭安平領兵攻打趙國,卻被趙軍打敗,之後帶領二萬人投降了趙國。另外推薦的王稽做河東郡守,這個王稽卻與諸侯勾結,後犯法而被誅殺。

    秦朝的法律是被舉薦人犯罪,舉薦人按被舉薦官員同樣的罪名治罪。但其實說穿了就是用人失察,可大可小,並沒有直接冒犯龍顏,所以秦王根本沒有要懲處范雎的想法。

    不僅如此,他為了堵住眾大臣的嘴,甚至下了通牒: “有敢言鄭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 意思是誰還要議論這件事,就和鄭平安同罪論處,擺明了就是不想追究范雎,且大家都不得說三道四。

    所以說前面有非同一般的感情鋪墊,後面范雎也沒有做出冒犯Regal的事情,沒有得到處罰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所以說,安撫好王的那顆君心更重要,敢撫龍的逆鱗?後果太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威馳FS與polo哪個更適合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