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七八年都堅持做同一件事,還沒做出什麼成效,那要麼是方法問題,要麼是真的不適合;
如果你七八年總是在淺嘗輒止,嘗試了七八種甚至更多的職業方向,那隻能說明你還沒有資格去拼什麼擅長什麼天賦,一年時間連門都摸不到,遑論拼天賦啊。
如果你真正拼命為做成一件事而拼命努力過,付出一萬小時的精力和時間,你一定會明白,興趣,天賦和擅長,是完全不同的三回事。
看完《異類》之後,我就覺得不論網上有多少人反對一萬小時理論,這個邏輯仍然是靠譜的,即:
假如你在一件事上有天分,那麼不需要到一萬小時,你可能就能依靠這個技能賺到錢;
如果你在這件事上沒有天分,那麼,能不能賺到錢,取決於你在這一萬小時裡是怎麼努力的。
一萬小時,如果按每天八小時工作制來算的話需要大概四年的時間。
很多人說自己從事一項工作,都已經做了好幾年了,早就超過四年了,但還是沒啥起色,當個底層小職員,月薪三千五千,是不是在這個工作上真的沒天賦?
我覺得說這話的人都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工作這些年,這些天,每天真的有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進去麼?
你能拍胸脯保證,上班的八小時之內,沒有摸魚,沒有偷懶,沒有虛度時光麼?
一萬小時,每天認認真真度過八小時,都需要四年時間。但大多數人顯然做不到這一點。
於是四年過去了,貌似在這件工作上也付出了一萬小時,但這一萬小時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注了水的。這樣的時間付出,沒用。
我不敢說自己是多麼努力的人,我一度覺得,這些年我工作成果和薪水方面的提升之所以還行,是因為我這個工作性質決定的,忙啊。。。。沒時間偷懶摸魚,就是兢兢業業地好好幹活還得天天加班呢,我得想盡辦法提高效率,才能不讓自己忙到沒時間睡覺。
而且我這種狀態不是個例,我身邊的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幾乎都是如此。無論是誰來問我,我都可以保證,我上班的八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我都處於全身心付出精力的狀態。
有人說,你們工資高所以有動力努力工作咯。
但工資真的只是一方面,另外起作用的還有從業者的事業心,責任心,職業自尊等方面。
這個因人而異,就不展開說了。就說一點:如果你是個性格要強的人,你一定不允許自己在工作上被人說三道四,假如你工作沒做好,導致這樣那樣的損失,哪怕不是你自己的損失,你也一定會很難過很自責,並且要跟自己保證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跟你打工還是創業沒有關係,這是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為自己的臉面、能力和尊嚴負責。
沒有如此強烈的職業敏感的從業者,也是跟很多人一樣,工作多年仍然拿著跟應屆生一樣幾千塊的工資。所以這個跟行業沒關係的。
我倒覺得,天賦這東西我是一概沒有的。只是因為,寫作這件事情是我自己選擇的,既然是自己選擇的,那更沒有偷懶摸魚的道理。如果不願意全心全意的付出,那麼早在第一天就沒必要開始。
所以這一年多來,只要我在寫稿,那我一定是抓緊自己能夠利用的每一分鐘去寫稿,如果寫不出來,那我一定會去學習跟寫作相關的事情,去研究別人的寫作技巧,如果看了電影那麼一定會研究電影背後的劇本,導致我現在看電影電視劇都失去樂趣了,因為我總是忍不住去分析它的劇本結構、人物塑造還有對白設計…… 完全沒辦法享受劇情
所以,針對【工作多年都找不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這個問題,我能給出的答案就是:
與其去糾結自己天賦在哪裡,不如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先去真真正正地努力一萬小時。這一萬小時是否實打實的付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只要對得起你自己就行了。
我覺得付出一萬小時後,就算你不擅長的工作或職業,賺個吃飯錢,養家餬口是完全沒問題的。至於能不能大富大貴(說得俗了點哈),那得看天賦和運氣,而這是上天決定的,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總之,越努力越幸運吧,我相信這句話。
如果你七八年都堅持做同一件事,還沒做出什麼成效,那要麼是方法問題,要麼是真的不適合;
如果你七八年總是在淺嘗輒止,嘗試了七八種甚至更多的職業方向,那隻能說明你還沒有資格去拼什麼擅長什麼天賦,一年時間連門都摸不到,遑論拼天賦啊。
如果你真正拼命為做成一件事而拼命努力過,付出一萬小時的精力和時間,你一定會明白,興趣,天賦和擅長,是完全不同的三回事。
看完《異類》之後,我就覺得不論網上有多少人反對一萬小時理論,這個邏輯仍然是靠譜的,即:
假如你在一件事上有天分,那麼不需要到一萬小時,你可能就能依靠這個技能賺到錢;
如果你在這件事上沒有天分,那麼,能不能賺到錢,取決於你在這一萬小時裡是怎麼努力的。
一萬小時,如果按每天八小時工作制來算的話需要大概四年的時間。
很多人說自己從事一項工作,都已經做了好幾年了,早就超過四年了,但還是沒啥起色,當個底層小職員,月薪三千五千,是不是在這個工作上真的沒天賦?
我覺得說這話的人都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工作這些年,這些天,每天真的有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進去麼?
你能拍胸脯保證,上班的八小時之內,沒有摸魚,沒有偷懶,沒有虛度時光麼?
一萬小時,每天認認真真度過八小時,都需要四年時間。但大多數人顯然做不到這一點。
於是四年過去了,貌似在這件工作上也付出了一萬小時,但這一萬小時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注了水的。這樣的時間付出,沒用。
我不敢說自己是多麼努力的人,我一度覺得,這些年我工作成果和薪水方面的提升之所以還行,是因為我這個工作性質決定的,忙啊。。。。沒時間偷懶摸魚,就是兢兢業業地好好幹活還得天天加班呢,我得想盡辦法提高效率,才能不讓自己忙到沒時間睡覺。
而且我這種狀態不是個例,我身邊的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幾乎都是如此。無論是誰來問我,我都可以保證,我上班的八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我都處於全身心付出精力的狀態。
有人說,你們工資高所以有動力努力工作咯。
但工資真的只是一方面,另外起作用的還有從業者的事業心,責任心,職業自尊等方面。
這個因人而異,就不展開說了。就說一點:如果你是個性格要強的人,你一定不允許自己在工作上被人說三道四,假如你工作沒做好,導致這樣那樣的損失,哪怕不是你自己的損失,你也一定會很難過很自責,並且要跟自己保證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跟你打工還是創業沒有關係,這是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為自己的臉面、能力和尊嚴負責。
沒有如此強烈的職業敏感的從業者,也是跟很多人一樣,工作多年仍然拿著跟應屆生一樣幾千塊的工資。所以這個跟行業沒關係的。
我倒覺得,天賦這東西我是一概沒有的。只是因為,寫作這件事情是我自己選擇的,既然是自己選擇的,那更沒有偷懶摸魚的道理。如果不願意全心全意的付出,那麼早在第一天就沒必要開始。
所以這一年多來,只要我在寫稿,那我一定是抓緊自己能夠利用的每一分鐘去寫稿,如果寫不出來,那我一定會去學習跟寫作相關的事情,去研究別人的寫作技巧,如果看了電影那麼一定會研究電影背後的劇本,導致我現在看電影電視劇都失去樂趣了,因為我總是忍不住去分析它的劇本結構、人物塑造還有對白設計…… 完全沒辦法享受劇情
所以,針對【工作多年都找不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這個問題,我能給出的答案就是:
與其去糾結自己天賦在哪裡,不如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先去真真正正地努力一萬小時。這一萬小時是否實打實的付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只要對得起你自己就行了。
我覺得付出一萬小時後,就算你不擅長的工作或職業,賺個吃飯錢,養家餬口是完全沒問題的。至於能不能大富大貴(說得俗了點哈),那得看天賦和運氣,而這是上天決定的,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總之,越努力越幸運吧,我相信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