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藤門下42398897
-
2 # 海闊天空詩酒花
這是個暴露年齡的回答……
小時候常看,但是那時比較小,不大看得懂。畢竟《故事會》裡的故事是大人的故事居多。記得家裡的大人也看,有時看了哈哈大笑,而我並不明白為什麼。
所以,雖然對《故事會》有個籠統印象,就是裡面全是故事,而且是情節曲折的故事,但是要說哪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一時半會還想不起來。倒是前些天有人在網上回顧童年時看過的《故事會》,我才彷彿經過那些敘述,真正瞭解到這本小書的風格特點。
總體來說,就是“編故事”能力強。故事性是很強,但格調未必高,可能有時為了吸引眼球,著重描寫一些不合理的或者聳人聽聞的情節。但基本上每個故事都有個主題,大致也是善惡有報那種樸素的思想。
我現在能想起來的一個故事比較簡單,好像是一對男女處物件,是透過媒人還是透過書信什麼的,反正一開始沒有直接見面。倆人其實各自都有身體殘疾,但是自我介紹時各自都進行了文學美化,結果都產生了理解偏差,最後見面時互相大失所望。具體是什麼殘疾,如何美化,我也記不大清了,似乎是一個跛了一隻腿,一個瞎了一隻眼,一個說自己步步為營,一個說自己一目瞭然,諸如此類吧。當時家裡的大人還津津有味講給別人聽,我一個小孩子在旁邊也聽得似懂非懂。多年後想起來,才知道大人津津樂道的是那種語言文字上的抖機靈,而我只覺得故事裡那倆人好無聊。
-
3 # 和聲
《故事會》是當年的著名讀物之一,老少皆宜,很接地氣。受眾之廣和《讀者》有點像,但讀者更文藝精緻。
中學時代常買,小小一本很方便拿,一口氣看完再借給別人看,或者和同學換著看《讀者》《遼寧青年》什麼的。一個班裡誰買了一本,幾乎能傳閱半個班,無意中充當了同學之間的社交橋樑。
故事是很通俗的,市井的、鄉土的、狗血的、武俠的、警匪的、懸疑的、傳說人物的,等等等等。還有笑話、寓言。配著手繪插圖。
總是夾雜著很多致富之路、商品郵購、函授教學、報刊訂閱之類很接地氣的小廣告,小小的豆腐塊填滿廣告頁。印象中好像有照片畫函授、吉他函授等等。我會猜想哪些廣告是騙人的。
多年後,偶爾在火車站會買一本路上看。到站後把看完的《故事會》留在座位上。也許乘務員會收走時順便看看,也許會當新的再賣掉。誰知道呢。
-
4 # 使用者269967701
《故事會》是70,80後難以忘懷的經典刊物。
早些年,科技不發達,連網路都沒有,更不用提行動網路和無線網路了;那個時候人們沒有手機玩,更沒有現在的大屏智慧手機玩微信刷微博;人們能玩的娛樂專案非常有限,讀小說報紙雜誌刊物成為很多人空閒時間的主要娛樂專案。而《故事會》憑藉其有趣的短小故事,成為當時非常流行的發行刊物。
還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會找本《故事會》看看,有時候看到精彩的片段,上課時間也會偷偷看;那時候一本《故事會》可以傳閱很多人;晚上躲被窩裡拿手電筒照著看;上大學坐火車時必備的物品那肯定是《故事會》;就連蹲廁所手裡拿的也是《故事會》......
《故事會》是70、80後心中經典的回憶,現在雖然手機佔據著我們幾乎所有的空閒時間,但是我相信只要是那個年代的人,遇到《故事會》,一定會隨手翻翻看看的,因為《故事會》承載了太多太多70、80後的回憶了。
回覆列表
在我小學和初中時代,故事會這本小冊雜誌,是我那個學生時代最喜歡看的精神食糧。但在學校裡,老師是嚴格要求我們不準攜帶與學習無關的課外書到學校來。為了不讓老師們知道我們的書包裡夾帶了故事會,我們經常在進入學校大門前,悄悄將故事會藏在身上,用皮帶壓著,防止進入學校掉出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課堂上一心二用偷看故事會,也總是被細心的上課老師發現並沒收了故事會,並體罰我們背靠牆壁站45分鐘思過。在學生時代,翻閱故事會成為了我們愛上文學的最初啟蒙,成為學生時代最美好最難忘的回憶,從那個時候課堂上偷看故事會開始,文學的種子已經在我們的心裡悄悄種下了,我們瘋狂從故事會的每一篇文章中吸取文學的知識和素養,為我們以後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打下了牢固的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