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祖204377534
-
2 # 流洛之家
文忠是個好諡,是對林則徐一生的評價。古代文忠是僅次於文正的諡號,是對這個人有高度的評價。
林則徐一生刻苦學習,通曉西方語言,並編撰海圖國志,虎門銷煙不畏強權,維護了中國的權益,一生剛正不阿,廉潔奉公,不惜一切代價抗衡西方列強,提出著名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
林則徐上不辱國家,下不辱普通百姓;上忠於國家忠於皇帝,下忠於普通百姓,是個博學多才眼界開拓的禁毒的民族英雄。
-
3 # 風談天下
在諡號中,“文忠”比“文正”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的。晚清與林則徐大致同期的官員,曾國藩是文正,當仕不讓排首位,接下來就是李鴻章和胡林翼的文忠、左宗棠是文襄,又稍差了點。
從對清廷的功績來看,如果李鴻章是文忠,那麼,給林則徐一個文忠的諡號,已經是相當優渥的政治待遇了。
林則徐以虎門銷煙而聞名,以氣節和勇敢論,實屬一流英雄;但以戰績和實效論,實屬敗筆之作。
晚清之衰敗,自林則徐虎門銷煙始。首次鴉片戰爭、首個屈辱條約,都是因林則徐而起。
林則徐禁菸,動機與目的都絕對沒有錯,但手段值得商榷。一味地簡單粗暴,非但於事無補,還最後損傷大局。
虎門銷煙看著一時爽快,但最後這些鴉片大清買了單,付了英華人白銀600萬兩。
虎門銷煙最後就相當於自己燒了600萬兩白銀,這樣的自豪感,不要也罷。
不是說不要反抗,而是反抗也要講究策略,追求實效,這才是真正的順應大勢、實事求是作風。
林則徐這個號稱“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這方面實在是太魯莽了點。
他對英國的實力未作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就貿然強硬對待,最後導致了大清的慘敗。
更嚴重的是,這次戰爭讓大清首次露出了孱弱原形。如果英華人不是被迫開戰,列強真不敢對大清下手,畢竟是這個麼大體量的國家,畢竟是被全世界吹噓了幾百年的民族。
所以林則徐被髮配到新疆,一點都不冤。
大局判斷失誤,無損他的私德人品,即使在新疆發配期間,林則徐還是做了很多好事,改進水利、發展農業,改革新疆稅制、鞏固國防等等。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是他的人生寫照,但卻未必是他真實的心聲。
因為後半句,他顯然是撒了謊的。
在他發配去新疆的路上,他給友人寫了一封信,總結了自己在廣州期間的決策失誤,其中特別對軍事失敗進行了反思。
他深刻地認識到,之所以打不過英華人:是因為武器不行、軍事制度不行。
但他同時囑託友人,這些話,千萬不要對外人說。
在今天的網路氛圍下,其實就特別容易理解他的這些擔憂,因為如果他說了這些實話,那他就立刻會成為一個漢奸、賣國賊……
——居然敢說我堂堂大清天朝上國不如英夷,你林則徐就是個漢奸!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即使已經被打的滿地找牙了,依然要得意地笑著說:
——老子當年也闊過,老子其實是贏了的。
後來太平天國起事,林則徐剛被委託剿匪重命,遂即病逝。
這真是老天對他的厚愛與眷顧,讓他死在了一個很適當的時候。如果他真要帶清兵剿長毛,他真打不贏,最後兵敗身亡,別說文忠了,能不被清廷痛罵就算是人生幸事了。
咸豐給林則徐寫了這樣一副輓聯:
——答君恩清慎忠勤,數十年盡瘁不遑,解組歸來,猶自心存軍國
——殫臣力崎嶇險阻,六千里出師未捷,騎箕化去,空教淚灑英雄
這應該算是最高領導層對他一生最後的定性評價吧!
字字句句,盡是淒涼意,與其說是褒,不如說是怨。
回覆列表
林則徐少年時很有志向,他父親帶他遊鼓山,他在山頂就觸景生情,寫下“大海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詩句。後來成為滿清重臣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名言。在禁菸觸犯了利益集團,充軍伊犁,後又流放雷州半島,死於流放廣西途中,一生為國為民謀利益,諡號“文忠”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