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親子故事蓮子說
-
2 # 家中有女初長成
發現要說的觀點,作者都給說了。我想換個角度看問題,如果跟蹤的是拐賣兒童的呢,後果敢想麼,父母后悔來得及麼。發生這樣的事,主要責任在於父母,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父母什麼教,孩子就什麼寫。俗話說學壞容易學好難,父母身上的一些缺點如果在小孩面前不注意,孩子很容易就模仿甚至放大,最後養成習慣,再要去改過來就難了。所以正如作者所說,除了要注意自身的一些形為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外,要多多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控制調節情緒管理,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防患於未然!
每一則跟孩子相關的新聞都會牽動做父母、做老師的心。而這個孩子的案例其實給家長、給老師都很多的啟發,先為大家梳理一下這則新聞:
近日,上海閔行區的一名4歲男童,因家長不給他買玩具,一氣之下,竟然離家出走。好在有熱心市民發現後,及時報警,小男孩才得以被父母接回家。
一個四歲的男孩,因為不給買玩具,竟然離家出走。這樣的故事會發生在你們家嗎?而又是什麼樣的教育導致了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人父母,為人老師,我們又該注意些什麼?
第一,孩子延遲滿足是否做的足夠?當一個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的時候,偶爾一次不能滿足他,他就會非常的生氣,憤怒;因為習慣已經養成了。而現在的家庭裡邊,往往是四個大人一個小孩,老人又比較寵溺孩子,而爸爸媽媽工作又比較忙碌,最後,孩子就被寵壞了,有了需求,立刻需要滿足。
實際上,有一個心理學家曾經做了一個實驗,把一群小孩放在一個有糖果的教室裡,跟他們規定好,如果十分鐘,他們能不吃糖果,等老師回來之後會獎勵一顆糖果,發現只有20%的孩子做到了,而這一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後來成功的機率比那些立刻要被滿足的大很多。
第二,當孩子有了情緒,該如何發洩?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時候,有了情緒,父母是怎麼發洩的?又是怎麼教孩子的?這很關鍵。如果父母本身遇到生氣的問題,就是哭鬧、離家出走,請問孩子會不會模仿?試想一下,孩子發洩的渠道,究竟有哪些?爸爸生氣了,可以跟哥們去喝酒。媽媽生氣了,可以跟閨密去逛街。而孩子生氣了,他又能怎麼做呢?
情緒管理是情商重要的一門課,如果父母不引導孩子去管理情緒,去明白情緒的調整有非常多健康的途徑,孩子只能模仿電視劇裡的人物,或者模仿身邊人。
第三,孩子的安全意識該如何保障?在六歲之前,我們還能保護孩子,六歲後孩子開始上學,慢慢的進入青春期,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意識,其實父母真的很難再保護孩子,因為孩子開始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獨立的世界,有自己的朋友。所以,在六歲之前,讓孩子建立安全意識,形成謹慎的態度,就是有效的方式,而不僅僅是把孩子保護的好好的。
那麼,在這個案例的啟發下,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做呢?
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比如孩子說要買玩具,既不能立馬同意,也不要生硬拒絕。在家裡建立積分體制,讓孩子透過勞動等方法賺積分,賺得的積分,可以兌換貨幣,由孩子自由支配。這樣就把孩子立刻要玩具的心思,轉移到如何掙更多積分去買玩具了。 讓孩子知道情緒的發洩是有很多健康渠道的。比如孩子生氣的時候給孩子一個抱枕,讓他砸枕頭。或者允許他把情緒畫出來。又或者透過運動的方式釋放情緒。當一個孩子瞭解到有很多方法可以釋放情緒的時候,再生氣時,他就有路可走了,而不至於用離家出走這樣極端的方式來釋放情緒。 為孩子建立安全的意識。在生活裡,可以多為孩子講解安全知識。比如在地鐵裡遇到消防栓,可以告訴孩子使用的方法。過馬路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如何看紅綠燈以及交通安全的知識。你可以多為孩子講一些安全意識提升的繪本,讓孩子在故事中產生安全意識。(以上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總之,當一個孩子懂得延遲滿足擁有安全意識,同時又有很多方法去釋放自己的情緒。當這個孩子和父母吵架生氣時,就會透過更健康的方式來回應,而這才是一個孩子走向成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