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4757172446

    簡單地從裝置角度回答一下,預設這裡講的都是家用常溫冰箱/分體式空調。其他型別的冰箱/空調原理上一樣但是具體系統和裝置上面會略有不同。

    直觀地講,冰箱的功能是把冷藏/冷凍室裡的熱量搬運到冰箱外面(冰箱後面的“網格”是用來散熱的),製冷空調的功能是把室內的熱量搬運到房子外面(室外機吹的熱風),二者的功能很類似。熱力學第二定律決定了熱量只會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因此冰箱和空調需要付出額外的代價(電能)將熱量從低溫搬運到高溫。因此從熱力學原理角度講,冰箱和空調是一樣的,同屬於消耗功搬運熱量的反向卡諾迴圈。

    然而由於工作溫度區間和搬運熱量的大小不同,冰箱和空調系統在壓縮機/製冷劑,膨脹機構,換熱器設計等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壓縮機/製冷劑:一般的家用冰箱需要能夠在室溫(25°C)下保持冷凍室-18°C的低溫;相比之下家用空調的執行溫度在室外40°C 和 室內16°C 之間。由於冰箱的溫差(~45°C)大於空調(~25°C),因此冰箱一般會使用能提供更高壓縮比和溫差的活塞式/壓縮機,能源效率也比較低(COP~2,1千瓦時的電產生2千瓦時冷量);相比之下目前家用空調中最常用的是渦旋式壓縮機,能源效率也比冰箱高(COP~3-4,1千瓦時電產生3-4千瓦時冷量)。空調中常用的R134a/R22/R410A製冷劑在常溫下效能優秀,但無法在冰箱所需要達到的低溫下有效的工作,因此冰箱中很多選用的是低溫效能更好R290/R407C/R404A製冷劑。

    膨脹機構:在製冷迴圈中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液體在冷凝結束後需要經過膨脹機構透過減壓降到很低的溫度來達到製冷的目標。製冷系統的目標製冷負荷特性會對膨脹機構的選用產生很大影響。冰箱雖然製冷的溫度比空調要低,但是製冷量往往遠小於空調,且製冷的負荷比空調要穩定。因此冰箱往往採用更便宜的毛細管作為製冷劑高壓與低壓端之間的膨脹機構,而空調的膨脹機構則需要應對不同的製冷負荷和大得多的製冷劑流量,因而常常使用專門的熱力或電子膨脹閥。

    換熱器設計:

    (1)無論是冰箱還是空調,製冷系統都只能在一個小尺寸上面製造冷量,這些冷量需要被流通到整個冷卻空間中。冰箱的製冷量比較小,換熱器的尺寸一般也很小。冰箱的蒸發器一般在頂層的冷凍室內,大一些的冰箱會在冷凍室裡面配風扇增強冷氣的對流,小一些的冰箱直接依靠冷氣密度較大會下沉的原理讓冷氣自發流遍冷凍室和下方的冷藏室(這也是大多數冷藏室在冷凍室下面的原因之一)。冰箱背後的“網格”其實是用來散熱的冷凝器,顯然絕大多數冰箱並沒有專門的風扇來增強冷凝器的散熱。空調相對而言製冷量大很多,因而需要更有效地將冷量輸入室內/熱量排出室外。空調的室內室外機都是配有足夠大的風扇來強化傳熱的。為了提升室內冷卻的效果,分體式空調的室內機往往裝在高處,吹出來的冷風兼有風速和下沉的效果。

    (2)作為面對空氣的製冷系統,冰箱與空調在產生冷效應的同時都無法避免的會受空氣中水蒸氣的影響,但由於二者冷卻溫度的不同,水蒸氣對二者的影響也有所差別。冰箱要達到冷凍的-18°C,蒸發器表面的溫度往往需要低到-20°C以下。在這個溫度下水蒸氣會凝結成霜附著在蒸發器表面,影響換熱。所以冰箱在一段時間後大都需要執行除霜,也就是反轉迴圈讓熱的製冷劑流到蒸發器裡面,融化表面的冰和霜,然後再正常執行。相比之下,製冷空調的蒸發溫度一般在5°C以上,不存在結冰結霜的問題。但5°C一般也低於室內空氣中水蒸氣的飽和溫度,所以水蒸氣會在蒸發器上結露,這些冷凝水會自己滴落,一般對蒸發器效能影響不大,同時空調室內機會有一條專門的管線用來將蒸發器上的冷凝水匯出室外。在更大規模的空調系統(比如中央空調)中,這種蒸發器冷凝空氣中水蒸氣的現象也被用來將室內的溼氣搬運出室外,達到除溼的效果。

    總之,冰箱和空調同為消耗功將熱量從低溫搬運到高溫的逆卡諾迴圈,遵從相同的熱力學原理。但同時由於製冷溫度和製冷量的明顯差異,冰箱往往製冷量較小能效比略低,需要低溫效能好裝置和設計,而空調的目標溫差較小而製冷量較大,其能效比一般也比較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鵝肉能和青蘿蔔一塊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