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恆實說

    明永樂年間,明太宗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有說朱棣是為了宣揚大明帝國的國威、對國內外說明現在大明帝國誰說了算、有說是為了建立反貼木爾同盟、也有人說是為了查詢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這些都是後話了。據《明史.鄭和傳》中記載,鄭和七下西洋,所轄船隊240多隻,船員28000餘名。到過的城市和國家達30多個。用到的科技有白天用指南針導航、夜晚用觀星看鬥和水羅盤保持航向。這些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

    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除了每到一處,各國均仰拜於大明國威之下外,亞、非國家同時還派遣使節朝拜達三百多次、最多一次有18個國家先後來大明朝貢進拜、更有汶萊、滿剌加、蘇祿、古麻剌朗這幾個國前後七位國王親自來大明,一睹明帝風采和朝拜。更有三位國王在出使大明期間死於中國。現今山東省德州市城區北部的北營村還儲存有蘇祿東王墓。裡面葬著蘇祿國(現今的菲律賓一帶)的一位國王和他的王妃及兩位王子。還有一座墓在南京市雨花臺區安德門外石子崗烏龜山,裡面安葬著渤泥國(現今的汶萊)國王麻那惹加那。

    除此之外,三寶太太監鄭和下西洋還有幾個其它的任務。

    一、賞賚。即賜賚貿易。也就是禮尚往來。友好建交。你送我一百兩銀子,我回贈一百二十兩銀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回贈的比例我這只是舉個例子,當不了真。

    據王士性先輩的《廣志繹》記錄:“國初,府庫充溢,三寶鄭太監下西洋,齎銀七百餘萬,費十載,尚餘百餘萬歸。”

    這下大概清楚了鄭和賞賚收得的財寶大概當時的市價在五、六百萬銀之間。

    二、互市。也就是互相買賣。這一塊能收穫多少呢?具體數我還真沒法給出。只能用明王世貞前輩的《弇山堂別集》裡的資料來說明:“所奉獻及互市採取未名之寶以鉅萬計。”

    三、建交。沿途各國遞交國書,與之建立友好互鄰關係。

    鉅萬,在古時是 一個什麼概念?因古風奇葩,古人在說數字時,不太愛用數量詞,只愛用一個估值來說數字。那這個鉅萬我估計應該是在千萬左右。

    這麼多錢去哪了?這是我最關心的問題。後人對此議論紛紛。但最為靠譜的一種說法就是:錢大部分去了皇家”內庫“。注意,這裡說得是”內庫“,而不是”內褲“。也就是皇帝家的小金庫。

    為什麼這個是靠譜的說法呢?這是源於”一直堅定不疑地反對鄭和下西洋的二夏“:劉大夏、夏原吉。因為劉大夏認為:鄭和回來帶的寶物雖然不少,但是對國家於事無補。而夏原吉則認為:寶物奢靡,有害國家。他們二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財寶全進的是“內庫,”而不是“國庫”。也就是說皇帝用公款幹了件私事。

    不過說是進了內庫,大家也不要以為明永樂大帝朱棣自此貪汙腐敗起來。永樂大帝其實在史上雖是一個花錢如流水的主。但是錢全用在了國事公事上了。這有一事可證明永樂帝的作風:據《殊域周咨錄》記錄:有一次,永樂帝讓尚書蹇義書寫聖旨,蹇義不小心寫漏了一個字。永樂帝說:此紙難得,你就在旁邊加一個字吧!

    鄭和所帶回的錢財,一部分變賣得銀後用於國家公共設施建設和事務、帶回的珍稀少動物:如大象,長頸鹿等則被送進了皇家花苑供皇帝休閒賞玩、奇珍異寶則成了御用把玩之物。

    接下來畫風就是一變:明仁宗朱高熾上位後,非常寵愛他的第九子朱瞻垍。將內庫的財寶大量賞賜了他的第九子。也就是梁王。而梁王無後,死後這些財寶也就基本全部陪葬在了他的墓裡。墓地現位於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一帶。

    這些財寶究竟有多少呢?據考古學家統計:陪葬品鑲嵌的珠寶有18種, 約700多粒, 主要有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貓眼、東陵石、珍珠、水晶和綠松石等, 各類寶石的品質參差不齊, 其中不乏高品質的珍品。其中紅寶石173粒、藍寶石148粒、祖母綠50粒、金銀、玉石、陶瓷等器物共計5300餘件,用金量高達16公斤,用玉量14公斤......

    可以想象一下三寶太監鄭和當時帶回的財寶質量上的精美和數量上的繁多。

    也就是說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價值”鉅萬“的寶物都去了哪裡?答案是:一部分變賣充了國庫、一部分因戰亂流失、一部分賞賜梁王葬於墓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眼睛上有值得人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