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大先生

    公元260年,司馬昭被封為相國,晉公,權勢益盛,但此時吳蜀尚在。魏帝曹髦看不慣司馬昭飛揚跋扈,日益專權,隨即下令頒發討賊詔書,要求各地諸侯前來討伐司馬昭,但詔書剛寫完,就被發現了,曹髦乾脆帶領宮廷守衛,太監等一干人直接去討伐司馬昭,被司馬家的忠實走狗賈充攔在了皇宮南門,最後被賈充的手下成濟弒殺。

    此時,司馬昭是想代魏自立的,但發生了弒殺皇帝這種事,很難服眾,只得推出成濟當了替罪羊,誅殺全族。這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雖有心稱帝,然不利人和。在奉儒家為正統的時代,揹負弒君惡名,終歸得國不正,只能繼續隱忍以待時機,遂立魏宗室常道鄉公璜(燕王曹宇之子)為帝,更名曹奐,即魏元帝。

    三年後,也就是公元263年底,司馬昭滅蜀,次年,被封為晉王。此時的司馬昭功績、地位、威望達到人臣頂峰,開始了一系列的篡位籌備,但司馬昭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在籌備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司馬昭的身體終於撐不住了,265年八月,撒手人寰,去找他的老爹司馬懿去了。 其子司馬炎繼晉王、相國,由於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同年12月,司馬炎即逼魏元帝曹奐禪位,重複了以魏代漢的故事?

    綜上,司馬昭不是不想稱帝,一是時機不太成熟,最好是滅吳以後再稱帝。二是身體條件也不允許,沒他老爹司馬懿活的長,否則有生之年必然稱帝。

  • 2 # 仁勇校尉

    司馬昭當然想自己活著的時候就完成取代曹魏的程序,篡位稱帝,只是自己命不好,程式還沒走完就死了。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懿的繼承人,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在討伐毌丘儉時,遭遇文鴦帶兵襲營。本來就有嚴重眼疾的司馬師驚嚇過度,眼珠被震出眼眶,不久死去。司馬師只有一個兒子司馬攸(過繼的司馬昭的兒子),年僅7歲,只能讓年長的司馬昭繼承司馬師的位置。

    (司馬師)

    甘露三年(258年),司馬昭成功諸葛誕在淮南的叛亂,基本消滅了曹魏政權內部反對司馬家的勢力,司馬昭篡位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司馬昭開始了篡位的程序。就在平定諸葛誕後的這一年五月,曹髦被迫下詔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設定晉國,司馬昭假意推辭,改為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此時諸葛誕之亂的影響還沒徹底消除,司馬昭還需要繼續穩定局勢,讓皇帝下令給自己加九錫又推辭,只是個政治姿態。甘露五年(景元元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次下詔加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司馬昭又一次假意推辭。司馬昭的篡位,這時候已經基本成熟了,沒有意外的話就只是個程式問題,一兩年內就會走完程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的就是這是的情形。

    甘露五年(景元元年,260年)五月初七,剛烈的曹魏傀儡皇帝曹髦親自率領數百宿衛僕從去誅殺司馬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曹髦的英勇行為結果毫無懸念的以卵擊石,曹髦本人也被賈充命令下的成濟殺死。

    (曹髦)

    曹髦的行動雖然沒有成功,但司馬昭公開弒君的行為也造成了非常惡劣的政治影響。即使司馬家的同黨們,多數也很難接受這種公開弒君的惡劣行為,紛紛要求殺賈充以謝天下。司馬昭保下了賈充,只誅殺成濟兄弟並夷滅三族。司馬昭篡位的程序,也暫時中止。

    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欲取得功業繼續篡位過程,在多數大臣(包括鄧艾)強烈反對的情況下發動了滅蜀之戰。滅蜀之戰意外的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司馬昭的篡位程序再度開啟。

    (司馬昭)

    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魏帝曹奐被迫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此時滅蜀之戰和後續的鐘會叛亂剛剛被處理完,司馬昭就迫不及待的開始走篡位程式。

    可惜的是,司馬昭註定沒有生前做皇帝的命,篡位程式還沒走完自己就死掉了。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

    司馬昭死後,兒子司馬炎繼承了司馬昭的位置。在司馬昭僅僅死了4個月後,司馬炎最終完成了篡位程式。鹹熙二年(265年)十二月,魏帝曹奐被迫禪位給司馬炎,司馬炎篡位稱帝,建立了西晉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玩過的遊戲哪個最值得你推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