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套自住房,有人覺得居住體驗更重要,但也有人覺得如果升值空間大的話,可以委屈一下居住體驗,等升值到一定程度之後再換一套新的……你怎麼看?
7
回覆列表
  • 1 # 房產縱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根據下面幾個指標名詞可以大概判斷一套房子的品質和居住體驗。即綠化率、容積率、入住率,得房率、車位率等。

    一、綠化率

    我們常聽開發商宣傳樓盤綠化率,實際上綠化率是一個不準確、不規範的用詞,準確的提法應為“綠化覆蓋率”。綠化覆蓋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相對而言比較寬泛,大致長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綠化。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綠化率≠綠地率,綠地率是具有國家標準的專有名詞,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的衡量樓盤綠化狀況的國家標準是綠地率。綠地率=小區內綠地面積/規劃用地土地面積,是指居住區內各類綠地面積的總和與居住區用地總面積的比例。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

    政府規定的住宅小區綠化率不低於30%,中心城區不低於25%,集中綠化不小於10%。綠地率高,建築面積少,使用者的居住體驗更加舒適。

    二、容積率

    容積率又稱建築面積毛密度,是指一個小區的地上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於開發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佔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

    一般而言,容積率分為獨立別墅為0.2~0.5,聯排別墅為0.4~0.7,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18層高層住宅為1.8~2.5,19層以上住宅為2.4~4.5。容積率越小,居住舒適程度越高。

    三、得房率

    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臺面積

    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俗稱"公攤面積")

    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築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得房率太高,也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在這一點上,就看購房者自己的選擇了。

    四、入住率

    入住率是指實際使用使用者的數目佔整個建築的比例,而非購房使用者的比例。住房空代表入住率低,入住率低的小區居住起來可能會比較安靜。但入住率低的小區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有風險,如小區實際住戶少,人流量不大,周邊配套設施發展慢,小區物業管理不到位。

    五、車位率

    車位率就是小區總戶數與小區總車位(庫)的比。一般車位(庫)數大於小區住戶戶數的50%,才能滿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車位的重要性越加凸顯,車位率高的小區也說明車位充足。

    李嘉誠說過,“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這句話道出了房子的真諦,再破舊的房子,地段好也能賣出不錯的價格,因為好地段的房子更抗跌,而且升值空間相對來說也比較大。

    升值空間比較大的房子,周邊配套應該是比較齊全的,交通條件應該也不會差,不過如果是那種在好地段的老舊房子就另當別論了,老舊的房子房齡大,比較破舊,小區環境一般,車位不足,物業管理差,如果買了還得再花錢裝修翻新,而且貸款年限也有限,最重要的是房屋質量難以保障。在好的地段的房子價格比較高,有的購房者會因為經濟原因而選擇小戶型房,比如高梯戶比的商住房,每層的戶數多,戶型小,戶型質量參差不齊,其中戶型奇怪的也不少,也很影響居住體驗。

    因此,升值空間和居住體驗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弊端。一套房子的升值空間更重要,還是居住體驗更重要呢?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因為每個人所追求的不一樣。如果能買到居住體驗好,升值空間大的房子,當然是最好,不過買房還是要基於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 2 # 雪糕扭扭樂

    當然居住體驗咯,畢竟大部分人買房子都是為了自己住!有著良好居住體驗的房子那每天的心情都會非常好!千金難買我開心嘛!當然,升值空間也是比較重要的,將來可能要換房啊,或者應急貸款什麼的!我想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房子越來越值錢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說,即使沙特政府給予卡舒吉兒女大量經濟補償,也不能坐實王儲直接參與卡舒吉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