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倪說歷史
-
2 # 超凡博弈
陵的本義為山,古代君王為了顯示自己的崇高地位,墓葬也要修得像山一樣。
中國最早的君王墓葬都是統稱為墓的,陵作為君王墓葬的專用稱謂,起源於戰國時期。《史記·世家》有載:“趙肅侯十五年經營壽陵。”
這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以陵為名的君王墓葬。
到了戰國末期,陵被用來指稱君王墓葬已經是司空見慣,如《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
生死之事在中國古人看來意義甚大,因此中國自古就有“厚葬以明孝”和“事死如事生”的傳統思想。
意思就是,厚葬先人可以表現後人的孝義,而且要像經營人生那樣對待自己的死亡,所以很多君王從登基開始,就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寢。
明朝的萬曆皇帝,還曾在自己陵寢竣工儀式上,於墓穴內大宴群臣。雖然這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但其地宮的規模和宏大,由此可見一斑。
唐朝開始,各代君王不再堆土成陵,而是直接依山建陵,也就是把山掏空,然後在裡面修建陵寢。
由於中國多山地,可以選取的奇山峻嶺多不勝數,因此各代帝王陵寢都修建得氣勢宏大、磅礴威嚴,每一座都堪稱建築藝術佳品。
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西陵和定東陵等。這些陵寢的建築,不僅包括地下部分(寢),地上部分(陵)也建造得奢華異常,其中尤其以慈禧的定東陵規模最為宏大,修葺也最為奢華。
最早時候的陵是為了紀念功德偉大的先賢,如黃帝陵和炎帝陵等,在他們建立功勳或者死亡的地方修建宮殿。這些宮殿的主要用途是後人對先賢進行祭奠,並不具備墓葬的功用,而且不會由生者進行修建。
墓葬制度逐漸形成後,所有規格和名稱有了具體規定,比如只有皇族的墓葬可以稱為陵;文臣武將的墓葬稱為冢,不為官的知識分子可以稱為墓;農民、乞丐和奴隸等底層人民的墓葬,則只能稱之為墳。
此外,墓葬的規定,也存在一定的例外現象。比如,中國特有的兩位聖人,即文聖孔子和武聖關羽,他們的墓葬被稱為“林”。
所以,山東曲阜有孔林,河南洛陽有關林,分別是用來紀念孔子和關羽的。
當然,這裡所說的林,只是一種紀念的儀式,其中並不一定有死者的遺體,有的只是塑像、畫像、衣冠和遺物等。
-
3 # 胖胖家的貓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這是李白的《憶秦娥》。詞中說到的“漢家陵闕”,是指現在陝西關中平原上的西漢帝王陵墓。在中國,帝王陵墓很多,比如秦始皇陵、乾陵、明十三陵、明孝陵、清東陵、清西陵、定東陵、崇陵等慈禧的定東陵是中國現存規制豪華、體系比較完整的一座皇后陵寢建築群。
帝王們為了“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登基即位伊始,就著手為自己建造陵墓,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那麼,為什麼古代帝王的墳墓稱為“陵”呢?這種叫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周朝以前,君王的墳墓也都稱“墓”。大約從戰國中期以後,帝王的墳墓逐漸開始稱為 “陵”。《史記•趙世家》記載:“趙肅侯十五年經營壽陵。”《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陵”的本意是大土山。帝王為了顯示王權至高無上的地位,便將墳墓建得像一座山陵,故皇帝的墳墓得名陵墓。唐代皇陵更是“因山為陵”,氣勢恢弘。有詩句描寫乾陵“千山頭角口,萬木爪牙深”。帝王陵墓,實際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屬建築,合稱為陵寢,不僅佔地廣闊,而且還有相當的高度。帝王以“九五”為尊,所以,規定將墓建成九丈高,可實際上,多數皇陵都超過了這個高度。
回覆列表
皇帝的墳墓被稱為“陵”,是有一個歷史發展演變階段的,大約從戰國中期以後,帝王的墳墓逐漸開始稱為 “陵”。
在中國古代,墓葬的種類從廣義上可以分帝王墓葬、諸侯墓葬、將帥墓葬、一般墓葬。帝王陵墓是中國階級社會的產物,它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與歷史上歷代帝王制度相始相終,記載了朝代更迭各朝陵墓制度的沿襲過程。
商代以前的諸侯墓葬講求“不封不樹”,被人為發現的較少。商以後的墓葬大多以考古發掘為主,王侯級的伴有車馬坑,封土冢等。從西漢開始,磚室墓較為流行,這種墓葬是以空心磚為主體,搭建有墓道、墓室、槨室,有的還有頭箱,坑裡伴有墓主生前使用的器物及一些祭祀禮器。到了東漢,磚室墓和壁畫壁出現,有耳室。這些墓葬雖與王陵的形制、結構、規模不盡相同,但都包括有墓道、墓室和槨室。
商代至戰晚期的王陵有的呈“亞”、“中”、“甲”字型。墓道有四條、兩條、一條之分。
秦漢帝陵在中國墓葬史上是一個重大變化。開始出現了前朝後寢兩個部分。“朝”即帝王處理政務的辦公場所;“寢”是帝王與后妃居住的居室。《後漢書·明帝紀》注引蔡邕《獨斷》載:宗廟之制,古者以為人君之居,前有“朝”,後有“寢”,終則前制“廟”以象朝,後製“寢”以像寢。“廟”以藏主,列昭穆,“寢”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總謂之言。……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寢,起之於墓側,漢因而不敢,故今陵上稱寢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備,皆古寢之意也。
西漢武帝起,陵寢制度再次發生了變化,突出皇權的地位,不再以“左昭右穆”的順序進行排列,而是以其為核心建陵。至此,西漢後期帝陵分佈在武帝周圍。開始出現了臣子陪葬墓。在君王陵寢周圍陪葬有功臣良將的墓冢,體現了“主尊奴卑”的中央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