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文史道

    中秋,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佳節,時值秋高氣爽的秋季之中,是一年中月亮最亮、觀賞效果最好的時節。中秋的月最美,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如水似鏡。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他的吟詠,不絕詩詞。

    同時,中秋又是團圓的時節,中秋團圓,一家人相陪相伴舉頭望月,賞庭院風光,嘗美味月餅,甚是妙哉。然而在古代,交通不發達,中秋節團圓是很難的事,於是詩人便把相思和思念寄託給月亮,讓月中嫦娥,捎給思念的每一個人,於是,也成就了成千上萬的“中秋”詩詞名作!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宋·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事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一雄渾、遼闊、又美好和諧的瞬間,可以說是人間懷思的最美意境,不可不稱之為“絕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蘇軾筆下的這句中秋寄語,更是作為中秋節最為美好的祝願,成為中秋節必須引用的名篇佳句。

    唐宋文化源遠流長,除了這兩首詩詞之外,還有無數的佳作,也是可圈可點。接下來作者擇優摘選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賞月、品月餅的同時,也能和朋友們一起分享這一刻的美好!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唐·劉德仁·《中秋》

    兩城相對峙,一水向東流。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

    悠悠蘭棹晚,渺渺荻花秋。無奈柔腸斷,關山總是愁。

    唐·許晝·《中秋月》

    應是蟾宮別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清光不向此中見,白髮爭教何處生。

    閒地佔將真可惜,幽窗分得始為明。殷勤好長來年桂,莫遣平人道不平。

    唐·李紳·《賦月》

    月。

    光輝,皎潔。

    耀乾坤,靜空闊。

    圓滿中秋,玩爭詩哲。

    玉兔鏑難穿,桂枝人共折。

    永珍照乃無私,瓊臺豈遮君謁。

    抱琴對彈別鶴聲,不得知音聲不切。

    宋·黃庭堅·《減字木蘭花》

    中秋無雨。醉送月銜西嶺去。

    笑口須開。幾度中秋見月來。前年江外。

    兒女傳杯兄弟會。此夜登樓。小謝清吟慰白頭。

    宋·韓元吉·《南鄉子》

    細雨弄中秋。雨歇煙霄玉鏡流。

    喚起佳人橫玉笛,凝眸。

    收拾風光上小樓。爛醉拚扶頭。

    明日陰晴且漫愁。

    二十四橋何處是,悠悠。忍對嫦娥說舊遊。

    宋·辛棄疾·《木蘭花慢》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最後祝願大家中秋快樂!觀花賞月,品餅團圓,也能和朋友們一起共話詩詞佳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稜魚的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