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他的生平經歷使他深深瞭解魏晉門閥士族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壓制、迫害。陶淵明共有《雜詩》十二首,系組詩,約作於義熙十年(414),大都感慨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情懷。此詩為其中第二首,寫長夜難眠,抒發了時光流逝,有志難酬的悲哀和世無知音的寂寞。《雜詩十二首其二》作者:陶淵明白日淪西河(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暉, 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譯文: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升起。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風吹入戶,在夜間枕蓆生涼。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一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擴充套件資料: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寫作背景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他的生平經歷使他深深瞭解魏晉門閥士族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壓制、迫害。陶淵明共有《雜詩》十二首,系組詩,約作於義熙十年(414),大都感慨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情懷。此詩為其中第二首,寫長夜難眠,抒發了時光流逝,有志難酬的悲哀和世無知音的寂寞。《雜詩十二首其二》作者:陶淵明白日淪西河(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暉, 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譯文: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升起。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風吹入戶,在夜間枕蓆生涼。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一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擴充套件資料: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