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行偃1
-
2 # 劉坤忠120
東吳大將軍諸葛瑾、蜀漢丞相諸葛亮和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是堂兄弟。其先祖諸葛豐是先漢時期的司隸校尉,也是朝廷的重臣,諸葛豐正直無私,為諸葛家族留下了良好的家風家訓。。。在漢末動盪時間,為避戰亂,諸葛謹三兄弟隨叔父諸葛玄南下荊州,因諸葛謹走散,獨往江東。諸葛謹的穩重、忠厚和睿智,得到孫權姐夫弘諮的賞識,推薦給孫權,與魯肅一起得到孫權的重用。諸葛亮是當世智士,文成武就,被劉備三請出山,隆中決策指明瞭劉備發展的方向。諸葛亮以超人的智慧,輔佐劉備成就霸業。諸葛誕出身魏地,只能出仕曹魏了。諸葛誕豪爽勇武,憑軍功升任楊州刺史和徵東大將軍。在諸葛亮、諸葛瑾相繼去世後,諸葛瑾之子諸葛恪為東吳大將軍,總攬朝政,多次伐魏失敗,在朝中失去了威信。在與孫氏宗親孫琳的權力爭鬥中失敗,被夷滅三族,諸葛瑾在東吳一脈無存。吳蜀平靜,曹魏又起風波,魏司馬大都督司馬懿又與宗室大將軍曹爽權力爭鬥,司馬懿發動高坪陵事變,解決了曹爽集團,從此司馬家族掌控了曹魏政權。公元252年,司馬懿去世,其子司馬師繼續掌權。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繼任大將軍,總攬朝政。司馬氏任意枉為,凌駕於朝廷之上,激起了忠義之士的不滿和反抗,先後有忠於曹魏的宿將起兵反抗司馬氏,有文欽、毋丘健、王陵、諸葛誕等,但都被大權在握的司馬氏鎮壓了。。。《三國志》作者陳壽在記載史記時,能公平公正的評價史實出入,在名臣名將例傳中對諸葛誕沒有過多的負面評價。因諸葛誕忠心為國,反權臣而不是反朝廷,諸葛誕與部屬勇猛忠烈,結局悽慘。西晉是在曹魏的基礎上建立的,陳壽的《三國志》是在晉武帝司馬炎時期完成的,也彰顯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容忍與大度。
苟餘行之不迷,雖顛沛其何傷?
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
這是韓愈在《祭田橫墓文》裡對田橫的感嘆:只要我所行走的方向不迷失,即使困苦多難又有何損傷呢?自古以來人的死法都不一樣,您到現在還是光芒萬丈的。
從劉邦開始一直到現在,有誰給田橫什麼負面評價了嗎!兩千多年的光芒始終輝煌。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守義不辱 視死如歸”!!!這種高風亮節也是中華民族崇尚的傳統美德,無論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始終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當他的五百門客聽到田橫已死,也都在田橫島上自殺了……司馬遷說:“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聖,餘因而列焉。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何哉!“成則為王敗則亡,英雄成敗本尋常。滄溟無際何妨死,卻死東郊未耿光。”(宋·唐庚)如果說田橫之死是“前無古人”的話,那麼,他絕對不敢說是“後無來者”。
因為還有比田橫更悲壯的守義不屈之士,也是山東人——諸葛誕。山東盡出義士!何哉?(這個問題我也回答不了)
《三國志》: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壽春城中糧食漸漸枯竭,諸葛誕與文欽和唐諮於是拼命突圍,傷亡慘重,被逼撤回城內。諸葛誕更因為與文欽以往的嫌隙、對盡釋北方人以節省糧食的分歧而殺死文欽,令其子文鴦和文虎向曹魏投降。司馬昭納降二人,更封為關內侯,並以二人降後的待遇,瓦解壽春軍民反抗之心,最終於二月成功攻克壽春,諸葛誕率領數騎逃出壽春,被大將軍胡奮手下士兵殺死。諸葛誕亦被誅滅三族。
悲壯慘烈的一幕開始了:《晉紀》:數百人拱手為列,每斬一人,輒降之,竟不變,至盡,時人比之田橫。吳將於詮曰:“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於敵,吾弗取也。”乃免冑冒陳而死。
諸葛誕麾下數百人於壽春被俘,堅決不降,更說:“為諸葛公死,不恨。”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在諸葛誕的義士們的感染下,東吳大將於詮也為國盡忠,戰死沙場……比起田橫的五百壯士有過之而無不及!
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勢浸淫。
蜀龍吳虎真無愧,誰解公休事魏心。
諸葛誕,字公休。清·納蘭性德為諸葛誕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