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山羊歸來
-
2 # 張明揚不說話
雖然令妃不叫魏瓔珞,但鑑於《延禧攻略》過於有名,就不較這個真了。畢竟,沒有《延禧攻略》的話,中國明確知道令妃是誰的大概也就1000人吧。
乾隆為何選擇永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選無可選了吧,雖然生了17個皇子,但到了乾隆晚年時,還活著的只有5個了,特別是富察皇后生的兩個嫡子和才華橫溢的五阿哥永琪都死了,乾隆剩下的兒子裡還真沒有什麼“眾望所歸”的了。永琰作為十五阿哥,年齡比較合適,身上也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毛病,雖然也並沒有很出色,但能中選也是乾隆的“無奈”之舉吧。
作為令妃的兒子,永琰在立儲問題上有無沾到光?我個人的觀點是,雖然並不是中選的核心原因,甚至未必是核心原因,但令妃這個因素還是對永琰起到一些作用的。在永琰於乾隆三十八年被秘密立儲時,令妃被晉封為皇貴妃已經八年之久,考慮到此時後宮並無皇后,無論就後宮中嬪妃之首的地位而言,還是乾隆的寵愛程度而言,令妃在後宮中都是“母儀天下”的。雖然清宮選儲君並不是都非常重視皇子生母在宮中的位分,但令妃的“後宮第一人”地位無疑對永琰是有幫助的。
一個歷史細節是,永琰被立儲時,令妃尚在人世,兩年後(乾隆四十年),令妃因病去世。從這個角度而言,令妃算是給永琰的上位送了最後一程。
不過,與其說令妃對永琰的立儲有多少幫助,還不如說令妃的歷史地位更多是因為生了嘉慶這個兒子。令妃固然算是成就了嘉慶,但嘉慶成就了令妃才更沒有爭議吧。
有令妃的因素在,但影響很小。
首先糾正一個問題,令妃叫魏瓔珞是不準確的,我們現在還沒考證出她叫什麼名字,魏瓔珞只是影視劇自己編造的。
乾隆雖然老婆很多,但是兒女不多,一共只有17子,10女,除掉幼年夭折的2.7.9.10.13.14.16子,活到成年的只有10子5女,要知道快30歲才結婚的朱元璋,成年兒子的數量都是他的三倍。另外乾隆的兒子們有明顯的頭重腳輕的傾向,厲害的兒子基本上都在35歲之前生完了。
在兩次立嫡不成後,乾隆開始朝立賢發展,最初看重長子永璜(雖然說不立他為太子,但秒打臉,永璜生母地位不高),結果永璜病死,追封了親王,並且讓他的孩子繼承。
後來看中了第五子永琪,永琪也很爭氣,不僅文武雙全,而且孝順,在某次皇宮大火時,毅然背出了乾隆。雖然永琪的母親愉妃既不得寵,背景也不出色,但是乾隆還是毅然想立其為儲,為此還做出了一個更為錯誤的決定,把和永琪年齡相仿的永珹、永瑢過繼了出去(兩個孩子依然享有皇子待遇),結果不到兩年,永琪也病死,其剛出生不久的第五子繼承了爵位。
從永璜和永琪的出身和待遇來看,母親的身份已經不再是乾隆看重的重要因素,個人才華變成了主流,況且到乾隆三十五年(60歲)重新考慮立儲時,活著的7個兒子,生母位份基本是相當的。
第四、八、十一皇子均為嘉妃所生,也是後宮生兒子最多的妃子之一(和令妃同為四個),第六子是純妃所生,十二皇子是廢后所生,但他出生的時候母親是皇后,是實實在在的嫡子,十五和十七子都是令妃生的。
排除掉十二阿哥(完全失寵)、八阿哥永璇(有腿疾)、十七阿哥(不喜歡讀書)和四阿哥(已經生病,且只有一個病殃殃的獨生子)剩下的三個皇子,每個人背後都有自己的支援勢力。
十一阿哥背後是和珅及一部分武官勢力,其正妻是傅恆的女兒,他本人擅長書法,也有一定的人望,但經過乾隆申斥其不善騎射,滿是漢人習氣後,他對皇位心灰意冷,開始了用吝嗇自汙之路,主動退出了皇位競爭。
至此,有能力和嘉慶爭皇位的兄弟只有第六子永瑢,而子侄輩還有一個綿恩(比嘉慶大14歲)。
永瑢的背後是文官集團,因為他本人出色的文采,被派遣編纂四庫全書,也就是紀曉嵐的boss,同時他本人深受乾隆信賴,乾隆的七十大壽也是由他操辦,當時的北韓人“有目下皆意皇上屬意永瑢”之語。但是永瑢的身體並不好,只有一子活到成年,自己也多病。
隨著永瑢在乾隆五十四年病逝,乾隆實際上除了十五子永琰外,已經無子可立,永琰的母親是誰又有什麼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