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野豔齊

    駱賓王的這句詩寫出了男人的憤恨和殺心。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文章齊名於天下。他讓我產生深刻印象的,其實是他的《代徐敬業討武曌檄》。那文章寫得氣勢磅礴,讀後,令人熱血沸騰。至今我還能背出其中的幾句: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曾以更衣入侍,穢亂春宮。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人神之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言猶在耳,忠豈忘心?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那真是壯懷激烈,慷慨陳詞,義憤填膺。

    而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這兩句詩,來自駱賓王的另一篇大作,其篇名為《易水送別》。全詩還有下面兩句: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當說是《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的一個註釋。它道出了上述這篇文章沒有講到的意思。

    當時,他寫《代徐敬業討武曌檄》這篇文章時,可以說就是在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的情境下完成的。

    當初,唐高宗力排眾議,一立武則天為後,武則天見已得勢,便開始頤指氣使,全不把已患風眩病眼睛不能看東西的高宗放在眼裡了,朝中各項大事全由她一人定奪。等到高宗離世,中宗李哲繼皇帝位,她更是得意忘形,培植親信,把天下視為她自己的了。她那時的權力就大到皇帝也可以由她任意廢立了。中宗想提升自己的岳父韋玄貞為豫州刺史,有人反對,他說了句:我把天下給他又如何?武則天沒幾天,便把他廢掉,幽禁了起來。在此事發生後不久,他駱賓王受眉州刺史英公徐敬業的牽連,官職被貶。

    面對武則天的肆意妄為倒行逆施及各種醜惡行徑,他駱賓王按捺不住內心的怒火。而他敢於如此行文,也正是像當年荊軻一樣抱著壯士一去不復還的壯志而下筆的。

    當時的背景是,他駱賓王被貶官後,與同遭此運的眾人會集於揚州。他們在徐敬業的鼓動和率領下,起動一州郡的兵馬,以勤王救國匡扶盧陵王李顯復位為出師之名,開始了對武則天的討伐。當時,徐敬業自封匡復府上將軍,兼領揚州大都督,任魏思溫為軍師,任他駱賓王為紀室,做文字秘書。他當時心裡很明白,徐敬業如此舉起反叛之旗,成則光復大唐偉業,不成則必死無異。但他面對強權者無所畏懼,他要為這個世界伸張正義,他要跟著徐敬業赴湯蹈火,去殺掉武則天而萬死不辭。

    當然,《易水送別》這首詩寫于徐敬業舉事之前。但在那時,武則天的各種醜行己經昭然於天下。他寫這首詩的時間,是在公元676年冬天,他赴幽燕側身於軍幕之際。那時,她武則天已經和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己經開始重用酷吏,殘忍到亂殺無辜了。那時,有人狀告嶺南流犯謀反,她派司刑評事萬國俊行監察御史之職前去審訊,萬國俊到那裡後,根本就不做任何調查取證,召集起在冊的全部被流放之人,不論男女老少有罪無罪,將之一律趕到一水邊統統殺掉。對於這種人,她武則天大加賞賜。這傢伙回來後,立刻被武則天提升為朝散大夫、行侍御史。而真正的正人君子真正的秉公執法的人卻得不到重用。相反,真正的正人君子卻往往在她的那幫鷹犬爪牙之下蒙冤受屈,或被流放或被處死。

    他駱賓王就是因為主持公道,上疏諷諫,而得罪了武則天,後又被誣下獄的。他當時被關了一年才被釋放出獄。在入獄之前,他曾歷任武功主薄、長安主薄、侍御史。他的仕途生涯若不是武則天當政,也許會很快地如日升於中天。他的此股惡氣無從宣瀉,便藉助當年燕子丹送荊軻過易水去刺殺秦王政這一典故,慷慨陳詞,寄史詠志,表達出了怒發已衝冠的悲壯情緒。

    這首詩,之所以又謂之為詠志,就在於它暗示了他駱賓王對當朝在位的武則天的強烈憎惡,同時,也抒發了他對古代英雄的無限仰慕,傾吐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他有心以當年告別燕子丹的荊軻那樣抱著一去不復還的決心去和武氏政權做一番較量。他要等待時機匡復李唐王朝,重新迎來他人生的光彩時分。

    自然是,在這首詩中又不乏寒涼之意。他也非常清楚他要真那樣做了,等待他的還會是什麼。但他又義無反顧矢志不渝。在徐敬業舉起反叛之旗之後,他毫不猶豫地加入其列,也正是緣於他寫這首詩時的豪壯激情。他後來,也真成了此去不復還的一名名垂千古的壯士。

  • 2 # 素心流年

    駱賓王最為人樂道的事,一是七歲《詠鵝》,家喻戶曉,二是反對武則天,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罵得千古流傳。這首小詩同樣小而精,悲壯激懷,被人說是駱賓王絕命詩。

    《易水送別》(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觀。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少年落魄,薄宦沉淪,始以貢疏被愆,繼因草檄亡命”,駱賓王有才華有志向,本應有作為,卻看不慣武則天稱帝而枉斷一生,令人嘆息。公元678年,駱賓王多次上疏諷諫,得罪武后,被誣下獄。第二年秋遇赦出獄。隨後,奔赴幽燕一帶,充當軍幕,決心報效國家,此詩大約寫於這一時期。

    名為送別,卻不知送誰,實為詠史寄志。

    詠什麼歷史人物?

    史記記載,戰國末年荊軻刺殺秦王時,燕太子丹及好友高漸離易水邊皆穿白衣送行,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士皆嗔目,發盡上指冠。送別場面極盡悲壯慷慨,凜然正氣。

    詩人易水送別,懷想荊軻,自然而然,表達對歷史英雄荊軻的崇敬,昔人已沒,但不畏強權,勇敢無畏,個人英雄救國的精神千載猶存。

    為什麼贊荊軻?

    詩人具有濃厚李唐王朝正統思想,等待時機匡復李唐王朝,擺脫壓抑,幹出一番事業,是矢志不渝的心願。然現實嚴峻,個人力量有限,流露出詩人慾效仿荊軻,為國出力,慷慨赴義的思想,是駱賓王誓死為國效力的個人英雄的決心與鬥志,蕩氣迴腸,也悲壯憤激,抑鬱難申,視死如歸。

    武則天因檄文大讚駱賓王才華,欲留己用,然而看到這首詩,知道駱賓王不可挽回,徐敬業兵敗,駱賓王也只有以死明志,所以這首詩也是絕命詩了,雖其行不予可否,然詩人一心忠君之氣節可歌可泣。

    這首詩沒一句送別之離情,卻是“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壯別,詠史,抒志,懷古悲今,氣象深沉,別具一格,是送別詩中的另類。

    《唐詩正聲》中評價:“只就地摹寫,不添一意,而氣概橫絕。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透過基因組研究,太空旅行會對細菌進化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