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菏澤老蔣

    誠邀

    看到這個問題讓人不禁唏噓作為老人為了子女奮鬥一輩子,老了最後子女沒時間照顧的可悲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可悲呢?

    我覺得的最大的原因是教育的問題,年輕人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裡忙的無暇顧及家人以及自身的健康,揮霍著本該奮鬥的青春,在外要面子,在家發火 把好脾氣留給所謂朋友,把壞脾氣留給自己最親的人,在外啤酒 小龍蝦,在家家常菜,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問題,面子看得太重,等到失去自己的親人,為了在所謂朋友面前表現所謂“孝順”,我覺得這樣的人是可悲。

    孝順不是說你花給老人花多少錢 ,也不是你給老人住多好的房子,孝順是陪伴

    到家把壞脾氣收起來 對親人釋放溫柔的一面 在外啤酒 小龍蝦 回家的時候帶回家一些

    陪伴老人 看看電視 逛逛街 散散步,也不是要每天這樣,即使一個月這樣一次老人內心都是非常開心 幸福的。

    年輕人要去改變,推掉沒有意義的飯局,少交一些所謂“朋友”,控制自己的情緒

    簡單一句話珍惜當前所擁有得。不要等失去後,後悔莫及!

    人這一輩子 掙不完的錢! 花有限的錢 去享受無限的人生!!!!

  • 2 # 高山流水147313685

    ”孝”必競是幾千年傳統教育,雖說中國現代社會晚輩大多早己厭倦”孝”,早己把孝說成是道德綁架,但老祖宗”孝”的教導已在後人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輿論上還有一定的威懾力,所以很多晚輩使非常厭煩老人,又怕遭輿論指責,總要做些表面文章,這麼一來老人在家裡受什麼虐待外人是看不見的,即使三朋四友左鄰右舍到些借況,現在部學會了事不關己,高高窐起,再說都面臨自家也有遭人煩的老人,大家”同病相憐,都不會說,但是老人死了,辦喪事卻是擺到桌面上的大事,這關係到面子,也關係到收禮全,關係到孝順的好名聲,所以就產生了老人生前無人照料,死後大操大辦的情況

  • 3 # 網悠然

    “久病床前無孝子”,很多人自己沒有去照顧老人,卻站著說話不腰疼,去指責別人對老人照顧的不周。以什麼道德標準指責別人不孝順?而自己又有什麼權利站在道德的高度批評別人。

    有一句話說“做多錯多不做,反而沒有錯。”死後為老人大辦喪事,首先這也能表現他的一份孝心。就事論事,收下孝心就好,不辦,豈不是更不孝?

    “生前對老人照顧不周,死後不該大辦喪事。”是以此理論,那麼生前沒有照顧老人的人就不要參加了葬禮了?

    還有大操辦喪事不花錢啊?以狹隘的心想別人是為了表現給別人看。別人怎麼看?很重要嗎?就算他大操作了,別人不依舊沒說他的好嘛!

    現在提倡喪事簡辦,很多人覺得生前多照顧盡孝死後就不必要大操大辦浪費錢了。但是並不能由大操辦推出他對老人生前照顧不周。

    提起對老人照顧不周,不孝的事兒,因為身邊就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所以講起來有點兒氣憤。

    老人已經97歲了,和兒子兒媳生活了五六十年,老人身體日漸蒼老,很多事情都不能自理了,由兒媳婦伺候著。

    老人的女兒一般不回來看老人,回過來看過幾次老人之後覺得哥哥、嫂子對老人照顧不周,和嫂子大吵了一架。說什麼也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照顧。當時哥哥覺得弟妹妹也是一片孝心,就同意了。

    但是伺候老人遠不是妹妹心裡想的那麼簡單,老人吃喝拉撒,翻身、洗用,日復一復一日,週而復始不是那麼容易的。妹妹剛伺候了兩個月,就招架不住了。就要把老人送回哥哥那。

    老人畢竟年齡這麼大了還沒等送回來。在路上就折騰死了。總覺得飼候老人的人都會有福報,也討厭不伺候老人卻說別人照顧不周的。

    也許在妹妹的眼裡,嫂子不夠孝順,但是嫂子照顧了老人20多年。人和人相處的模式不同,不要以自己的理解去想別人生活的模式應該是什麼樣子。

    不否認有很多人生前不願照顧老人,死後大辦喪事。但是我覺得在指責那別人的時候最好多一些理性。

    “多照顧”以什麼標準去度量別人是否是多照顧呢?不願多照顧一定是年輕人的問題嗎?或許還是老人的問題呢?

    “家家有本兒難唸的經”。相對於生前沒有人照顧,死後喪事沒人理。死後大辦喪事,至少讓老人“上路”不淒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怎麼還不發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