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沂藍書院趙月光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華父,號鶴山,出生於四川邛州蒲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被稱為宋朝蜀學的集大成者。

    狹義的蜀學是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的學術思想,跟洛學的二程,主要區別是:蜀學更開闊,雖然以儒學為主,但旁採佛教、道家的思想,並不闢佛。

    魏了翁受三蘇蜀學的影響相容幷包,自稱私淑張栻、朱熹,雖然尊崇理學,但不迷信朱熹,也經常懷疑朱熹的《四書集註》是否全部正確。魏了翁還接受了陸九淵的心學、葉適的事功功利思想。

    可以說,魏了翁是一個會通蜀洛、調和理學道學、三教合一的思想家。

    魏了翁的著作有《鶴山全集》《九經要義》《古今考》《經史雜鈔》《師友雅言》等,詞有《鶴山長短句》。

    魏了翁創立的蜀學鶴山學派,主要由魏了翁的家族後學和他的弟子組成,大部分是蜀人,在南宋後期思想史佔據重要地位。魏了翁被譽為“南方共宗鶴山老”。鶴山學派在《宋史》中立傳的有八人,進士十四人。鶴山學派的弟子有:高斯得,吳泳,遊似,高載,高稼,高崇,高定子,魏文翁,王萬,史守道,牟子才,史繩祖等人。

  • 2 # 安意如

    回答這個問題,得明白兩個問題

    1.“魏了翁幹了什麼?”

    2.“什麼是蜀學”?

    第二個問題相對簡單,我們先來說一說。

    簡單說“蜀”就是“巴蜀之地”,“學”就是“學問”“學說”,那麼“蜀學”就應該是在巴蜀之地流傳的學說。

    嚴格意義上講“蜀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宋代蜀學指由蘇洵開創,由蘇軾、蘇轍兄弟加以發展,由黃庭堅、張耒、秦觀等文人學士參與組成的有共同思想基礎與學術傾向的學派;廣義的宋代蜀學指兩宋時期包括三蘇、周程及其在蜀後學張栻、度正、魏了翁等著名人物融合蜀洛、貫通三教而以宋代新儒學為主的巴蜀地區的學術。

    同一級的概念也有關學、洛學、閩學、楚學、徽學等等。

    現在我們再來說說魏了翁。

    魏了翁,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大臣、理學家、詩人、書法家、藏書家,諡號“文靖”。創立鶴山學派,與真德秀齊名。

    黃宗羲如此評價魏了翁和真德秀:

    鶴山(魏了翁)之卓犖,非西山(真德秀)之依門傍戶所能及。兩家學術雖同出於考亭(朱熹),而鶴山識力橫絕,真所謂卓犖觀群書者;西山則倚門傍戶,不敢自出一頭地,蓋墨守之而已。

    由此可見魏了翁紮實的學術功底。

    前面說過,蜀學是貫通三教(儒、釋、道)的學術,但是,魏了翁的厲害之處就是能跳脫出來,裨補缺漏。

    首先,他反對佛、道的“無慾”主張,認為聖人只是“寡慾”,指出佛、道兩家“虛無”的害處。

    其次,他雖師承朱熹,但也懷疑朱注各經是否完全可靠。提出 “讀書雖不可無注,然有不可盡從者”。這點現在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在當時,朱熹註解四書成為國家科舉考試必讀書目的時候,提出這種大膽的觀點,不亞於尼采的“上帝死了”。更為難得的是魏了翁還把朱熹的理學和陸九淵的心學融合起來,開創了鶴山學派融合龐雜的學術主張。或許正是這樣,鶴山學派作為蜀學才能流傳出巴蜀之地,影響全國。

    另外,魏了翁還幹了一件事,一件影響理學地位的大事。那就是為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請諡,熟悉宋代理學的人,都知道,這四個人可謂是理學的開山鼻祖。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後來的朱熹、張栻。魏了翁以自己官員身份多次向朝廷為四人請諡,並取得成功,相當於官方承認了理學,極大地提高了理學派聲望,併為以後理學獨尊地位的取得奠定了基礎。如此我們才知道了周敦頤不只是“愛蓮說”的周敦頤,二程也不只是“程門立雪”的二程。

    此外,魏了翁的詩文造詣很深,而且尤其擅長寫壽詞。他的書法擅長各體,清爽中有奇崛的意味。魏了翁的私人藏書極富,他自稱“餘無他嗜,惟書癖殆不可醫,臨安人陳思多為餘收攬”。先後收藏有10萬卷,與葉夢得並稱為南宋著名藏書家。後來為了創辦鶴山書院,將其藏書大半捐獻給書院,鶴山書院“尊經閣”藏書數量曾經超過南宋國家圖書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情人冷落中秋搞笑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