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仁觀天下

    製造要區分狹義的硬體製造和包含軟體和晶片設計在內的製造。

    CPU晶片:

    單從晶片硬體製造上看,

    電腦晶片:美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以色列(英特爾在以色列有工廠)

    電腦CPU市場被美國的英特爾和AMD幾乎壟斷,美國本土有晶片工廠。中國臺灣有最先進的製造技術,為這些品牌做代工。中國大陸目前製造技術還落在後面,有能力生產28奈米的CPU。龍芯還在堅持。日本曾經涉足電腦CPU,現已淡出舞臺。

    手機晶片:中國臺灣、南韓、中國大陸

    製造能力上,最好的是臺灣,如今率先邁進7奈米門檻。南韓三星與之水平規模都接近。大陸也能生產,但都是低端晶片,未來發展要看中芯國際。美國的幾個晶片巨頭也曾經介入手機CPU製造,現在基本被擠出局。蘋果自己不能製造手機的CPU,它只負責設計。

    從晶片設計上看:

    電腦晶片:美國、中國

    電腦CPU歷史較長,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英特爾和AMD形成寡頭壟斷局面。導致其他涉足的企業都失敗了。日本的NEC等,也曾經設計過效能不錯的CPU,都沒推開。美國基本獨佔了電腦CPU的設計市場。中國大概是唯一還在這個領域努力的國家。雖然差距很大,龍芯、兆芯、宏芯還在努力中,龍芯採用的是MIPS指令集、兆芯和宏芯採用X86指令集。有苗不愁長,貴在堅持。

    手機晶片:美國、南韓、中國大陸、中國臺灣

    蘋果、高通是美國手機晶片設計的代表,市場份額很大。南韓的三星地位也舉足輕重。中國臺灣只有聯發科,做些中低端晶片,技術上被領跑者拉開了距離。中國大陸近些年在手機晶片設計上進步迅速。以華為的海思為代表,在高階手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紫光展銳也在成長,試圖擺脫低端晶片的帽子。小米的松果澎湃S1,從低端的晶片設計起步,現在還不明確其未來戰略走向。

    在手機晶片設計領域,我們的市場形勢好於桌面電腦。

    除了CPU外,

    儲存類晶片:

    南韓、日本佔據主導地位。

    GPU晶片類:

    設計方面主要有美國、英國,中國也佔據一席之地。

    美國的高通的Adreno,美國NVIDIA的GeForce ULP,美國AMD的Radeon。英國Imagination的PowerVR,英國ARM的Mail。中國紫光旗下的芯原微電子在2015年收購了Vivante(圖芯),在GPA市場佔了一小塊地盤,其產品用在部分海思晶片上。

    GPU晶片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臺灣、南韓、日本和中國大陸。

  • 2 # 中國電建人

    首先看電腦晶片的一些型號:intel,samsang,qualcomm,NVIDIA,AMD,hynix,ti,micron,mediatek,hisilicon,Toshiba,renesas,華大,大唐電信,寒武紀......

    再可以看看手機晶片的型號:TI,ADI,,infineon、Maxim、NXP、ON Semi和Renesas,Skyworks,三星的貓鼬,高通的kraits,麒麟955......所以,透過品牌可以看出來,能夠生產晶片的國家有:美國,德國,日本,南韓,英國,加拿大,歐洲意法,中國(含中國臺灣)。高階技術現在美國掌控,中國在晶片行業還需努力。

  • 3 # 師太求你別抽老衲臉563

    在現在這個資訊迅速發展的時代,很明顯誰掌握技術誰就掌握未來。雖然我是華人,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就是中國在科技這一方面還是遠不如外國,雖然我們國內也會去嘗試製造研究屬於自己的技術,但是落後的也不是一星半點,特別是同科技大國美國相比的話,兩國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大家都知道美國的科研技術在世界是排前茅的,包括現在出來的很多美國大片一定程度也是遵從現實進行拍攝的,就效果這一塊甩其他國家幾條街,所以美國的確是真正的科技大國。而晶片這一塊也是美國最初始的研究,現在依舊是美國在引領著這個方向,其他國家只是爭相效仿而已。

  • 4 # 思維界

    目前能夠製造這些國家的話,有中國,美國,印度,南韓,德國,英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都可以製造這些產品。

    針對手機晶片這塊的話,這個主要是美國和印度生產的比較多,中國這邊的話也有研發一些屬於中國特有的一些自主晶片,但是比起市場佔有率來講,還有些不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到匯票以後如何做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