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家APP

    北宋汝窯遺址的考古成果揭示了古代汝窯燒造的幾個階段:

    汝窯早期作品釉色偏綠偏黃,窯爐遺蹟附近及火膛中有煤渣和草木灰,表明當時是採用煤和柴混合燒造的;而到了汝窯成熟期,專供御用瓷器燒造的中心區域,窯爐體積縮小,火膛中僅見草木灰,表明天青色的御用汝瓷採用的是柴燒工藝。

    △北宋汝官窯遺址 Y4

    △北宋汝官窯遺址 Y4 平剖面圖

    在北宋結構馬蹄形柴燒窯中,窯溫從室溫上升到600攝氏度左右是相對較快的。點火伊始,這時由於木材燃燒的不充分,會排出少量的煙(遊離碳),待窯溫繼續上升,遊離碳不充分燃燒,變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時,排放的氣體清澈,而這時,窯內已經是強還原氣氛了,這與現代氣燒窯升溫過程中窯內的氣氛變化完全不同。

    現代氣燒窯完成燒製的時間約為10-12小時,所以氣燒汝瓷的表面光亮如鏡,略顯急躁,而柴窯則要持續燒三十多個小時。另外,因為柴窯為半穴式結構,降溫時間要持續2-3天的。相比現代工藝相對快速的溫度變化過程,柴燒讓溫度在強還原氣氛中緩升緩降,造就了柴燒汝瓷如玉般溫潤的質感和極豐富的窯變。

    說起窯變,更多的朋友會想到奼紫嫣紅的鈞瓷,然而汝瓷青色的產生,也是窯變的結果。鈞瓷追求的是不均勻的窯變,讓一件器物因為窯變而鮮豔;柴燒汝瓷則是追求極均勻的窯變,讓一件器物因窯變而沉靜。

    柴燒汝瓷釉色的呈現方式有很多,同一種釉水,因器物所處的窯位不同,它們周圍的氣氛、溫度、升溫降溫速度也會不同,在窯內溫度冷卻到1030度左右,窯變開始了,器物的個體特徵就在自然降溫的過程中,隨機出現了。雖然在同一窯中燒製,所用的釉水也一樣,然而釉色的呈現可能會有天青、粉青、卵青、蔥青、蝦青、月白等等。

    △同一釉水在同一次柴窯燒造時的天然窯變

    柴燒汝瓷的窯變釉色豐富,是因為汝瓷的青色由釉中的鐵離子髮色形成的。

    鐵離子在礦物中幾乎全部以三價鐵(Fe3+)的形式出現,然而三價鐵呈現的是黃色調,從米黃到磚紅,都是由三價鐵的而髮色的,想要得到青綠色調的瓷器,釉中的三價鐵必須被還原成二價鐵(Fe2+),窯中的氣氛在一定範圍內還原性越強,鐵離子被還原的機率越大,汝瓷所呈現青綠色就相對比較鮮豔。

    然而,二階鐵離子呈現的顏色是以綠色為主的,想要得到青色調,則需要汝瓷在停燒後的降溫過程中,使釉中產生析晶,且析晶之間產生的孤立相大小在40-140奈米之間,這樣自然光照射在汝瓷上之後,藍色光產生Rayleigh散射,能夠使器物呈現藍色,而這些藍色與二價鐵離子產生的綠色混合在一起,呈現出“綠中閃藍”的青色調。

    △電鏡放大北宋汝瓷釉13000倍後的析晶區域,空隙藍色

    △掃描電鏡放大北宋汝瓷釉30000倍後觀察到的分相獨立團

    所以,當我們採用北宋結構的柴窯燒製汝瓷時,由於同一窯中不同位置上的作品所處的高溫環境不盡相同,有時更有明顯差別。我們通常會藉助窯室不同部位形成的梯次溫差和氣氛區域,更好的利用柴窯,不僅可以節省燃料,更使得柴燒成為一種不存在永恆的或絕對不變的固定模式,使得每一窯的每一件作品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效果。而含蓄的典型天青色,更成為柴燒汝瓷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這也正是汝窯的精神所在:順於天而造美器。柴燒汝瓷的隨機變化成就了她的美,而這些隨機中,往往會出現與北宋汝瓷神似的器物。

  • 2 # 修逺閣

    1/、所謂存世汝窯從原來提出的67.5件到最近的90件,讀者忽略了一個“前提”,即在當前世界著名博物館所公佈的及已知著名私人藏家所公佈的統計數字!沒有任何一個權威機構或權威的個人就明確指出存世汝瓷唯有這90件!即使有也不科學不足信!從67.5件到今公佈的90件的變化就是明證!2/、同元青花與其他名窯瓷器一樣,浩瀚歷史,有哪位神仙會掐指一算就是多少?唯有以實物和科學說話,每一件存在者經得起人物的檢驗和合乎科學的檢測,對了,就存在,有1件算1件,有2件算一雙!任何偏見都在忽悠群眾也是害人也在害自己(含某些磚家)!3/、高手在民間,不少寶貝也會在民間,別把草民只當成白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論文查重用哪個系統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