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煊哥農技
-
2 # 老農資人
農民這個職業是永遠存在的,就是智慧化後也存在。主要是工作性質變了,職業化農民,是未來種地的農民,是一批高素質的人,懂技術,懂智慧化種植,會網際網路,玩的東西先進了,再這樣發展,原來只會拿著鋤頭種地的農民確實淘汰了。現在農村發展就是這樣的,新時代,新形勢,新發展,必須適應。
-
3 # 愷易物聯網
智慧農業來了,農民會“下崗”?不,這不是真的。
當農業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人工成本不斷攀升,如何擴大耕地面積、推廣機械化種植、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當前中國農業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數字農業、資訊農業、物聯網農業等智慧農業形式被提出,這是大勢所趨,農業的發展必定會被科技所變革。
然而,農民對這些新型農業形式卻並不“感冒”。一方面是因為對於農民來說,這些新型農業種植方式離自己還太遙遠;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民認為,一旦這些農業新形勢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就勢必會減少農業從業者的數量,到那時,多出的農民的就業問題該如何解決?
這些擔憂有道理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智慧農業能夠給農民的農業生產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1)遠端智慧農業監控
透過在農業生產現場搭建“物聯網”監控網路,實現對農業生產現場氣候環境、土壤狀況、作物長勢、病蟲害情況等的實時監測,並根據預設規則,對現場各種農業設施裝置進行遠端自動化控制,實現農業生產環節的海量資料採集與精準控制執行。
(2)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透過自主研發或與第三方合作匯入,為農作物品類建立起“氣候、土壤、農事、生理”四位一體的農業生產與評估模型,將農業生產從以人為中心的傳統模式,變革為以資料為中心的現代模式。透過資料驅動農業生產標準化的真正落地,進而實現農產品的定製化生產。
(3)農產品安全追溯及防偽鑑真
透過採集農產品在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環節的相關資料,為農產品建立視覺化產品檔案,向消費者充分展示產品安全與品質相關資訊,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雙向可追溯。同時,透過“一物一碼”技術,幫助農業生產和流通企業實現產品防偽鑑真,並精準獲取客戶分佈資料。
(4)農產品品牌營銷服務
依託專業的農產品營銷團隊,為優質農產品提供差異化的品牌服務。透過提煉品牌核心理念,打造品牌故事,進行包裝設計和媒體內容營銷,同時對接特定銷售渠道,徹底打通農產品供應鏈。幫助客戶最大化品牌價值,實現產品增值與農民增收。
不論農民是否能接受,智慧農業都一定會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除了國內的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已開始著手佈局智慧農業以外,軟銀、亞馬遜、谷歌等也對智慧農業表現出巨大的興趣,都想在此領域分得一杯羹。
當智慧農業來臨,更多製作精密的機械代替人工,勢必會減少農民的數量,這些農民該何去何從?
毫無疑問,當時代在進步,如果人不跟著一起進步,遲早會被淘汰。但《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的同伴們普遍認為,雖然智慧農業會使更多科技人才湧入農業,但是在對作物的瞭解上,他們還是外行。而作為已有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種植經驗的農民,沒有人比他們更加了解作物的習性。當新的農業形式出現,農民要主動了解、學習、改變,才能適應時代、贏得時代的掌聲。
對於大多數無法轉變觀念、沒有適應能力的農民來說,智慧農業的到來雖然會取代他們的工作,但同時也會創造更多的農業產業鏈,如農產品加工、包裝、物流等,為農民帶來其它就業機會。
因此,當智慧農業來臨,農民的很多工作被取代成為必然,但農民並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有更多與農業相關的工作需要他們參與,解決農業剩餘勞動力不是問題。
回覆列表
只要從事相關農事工作的都叫“農民”,機械種植自動化耕種是發展的必然,國家一直在做把農村人口城鎮化,農村土地必然會交到少數人的手裡,然後進行規模規範操作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是節約成本提高收益的必然手段。農民變少也是肯定的,商轉農,農轉商,農民做了幾輩子也要嘗試做做商人,商人看到農村有商機,帶著大量資本,進入農村,也要做做商業化的農民,對農村發展也是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