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諮詢師天生

    美國考慮發放超長期債券,包括50年期和100年期債券,都意味著美國現在無力對經濟下行趨勢開展財政刺激,而發行超長期債券則能增加美國財政開支的能力。

    第1點來說美國發放50年期和100年期國債都是為了稀釋現在的還貸壓力。如果將長期債券置換為更長期債券,那麼短期之內美國政府面臨的,還利息的成本就要降低,這就意味著能夠騰出更多的財政空間用於增加開支,刺激經濟。

    第2點來說,發放50年期國債,能夠稀釋市場對於燒短期的長期國債,如7年期10年期國債的購買意願,這樣能在美聯儲降息不夠果斷的時候,解決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倒掛的問題,因為購買超長期國債,減少了長期國債的購買,能夠讓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上升。

    第3點,美國於2017年開展了減稅計劃,這相當於將經濟衰退期間應當做的財政開支刺激提前到了經濟增長週期末期,因此延續了美國經濟週期。這是美國經濟較全球經濟形勢稍好的原因,不過這也窮盡了美國的財政刺激手段讓衰退真正開展之時,美國的手段就要少一些了,發行超長期國債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給予財政部更多的決策空間。

  • 2 # 商務新觀察

    美國財政部最早可能於明年發行50年期國債,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確實沒錢了,這是為減輕迅速增長的債務負擔而推出的方案。道理很簡單,發行超長期國債能夠延後美國政府的償還時間,如果50年期國債發行成功,美國還將考慮發行100年期國債。可見美方急迫的心情!

    一、美國國債的基本情況

    根據國際流動資本資料顯示,當前美國政府債務總規模已經超過22.5萬億美元,約佔美國經濟總量(GDP)的110%,這也就意味著美華人均需要負擔6.8萬美元的政府債務。

    順便說一下,截止2018年年末,美國國內私人債務總規模也已高達13.5萬億美元。如果將該部分計算入內,則美華人均負債突破10萬美元以上。而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一年下來的收入也還不清(基本上中產階級家庭為3-5萬美元)。

    由此可見,在美國財政赤字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美國聯邦政府已經難以應付到期後的鉅額債息了。因此,考慮發行“超長期”國債就成為化解眼前尷尬的唯一方式。

    當前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債(主要指付息國債)時限分為2-30年不等,其中最長為30年。但比利時、西班牙、法國和中國等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發行超長期國債(50年期)的國家。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12日表示,美國政府早在兩年前就有推出50年期“超長期國債”的想法,現在正“非常認真地考慮”於明年發行。他認為,對美國來說,延長國債到期時限和降低國債債務風險“太有吸引力了”。

    二、發行“超長期”國債有什麼影響?

    儘管看上去,美國政府發行“超長期國債”有助於緩解近期需要支付的債息,也能夠延後美國政府的還債時間。但要想將此想法付諸於實踐中,美國政府就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才可能會吸引投資者購買這些國債。

    想必大家很容易理解吧,因為別人把錢借給你那麼長時間,資金的使用成本就大的多(而且本身的風險也加大了)。就好比銀行存款期限越長則利息越高一個道理。

    但如此一來,反而會加重美國政府的利息負擔。對此,姆努欽也表示,財政部正在研究50年期國債的利率應該比現有國債收益率高出多少才能吸引投資者。

    但更絕的則是,相比財政部發行“超長期”國債的想法,美國聯邦政府提出由美聯儲實行“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希望以此來降低美國國債需要按期支付的年度債息。為什麼我認為是一絕呢?就因為這招可是相當於既要“借錢又不願多還利息”。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歐洲部分及日本在內的多數發達國家的主權債券此前已經全面進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狀態下,為此,美國總統特朗普羨慕不已並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看看人家德國“借錢還有得賺”。言外之意,就是希望美聯儲早日降息而且是大幅度的,他一直主張下調100個基點甚至以上。

    總之,美國面對鉅額存量的債務風險,已經是捉襟見肘了。除了發行“超長期國債”的方案,以及“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打算外,還想在隨後開展“債務重組”的設想。一句話,就是隻要能暫時讓美國“少還甚至不還錢”最好。不過業界也有人質疑市場對新國債是否有足夠需求,而美方也正在和相關機構、投資者和外國政府溝通這一問題。如果大家都不同意,那最終能否成行還是未知的?畢竟之前的奧巴馬時期就曾有此打算,但以失敗告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通人適合用蘋果MacBook Pro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