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袁紹官渡之戰前的實力對比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前,基本上都平定了各自境內的軍閥。二人各自佔領了四個州: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幽州和幷州,曹操佔據豫州、徐州、司隸和兗州。袁紹所佔的幽州並不完全,其中遼東等大概有四個郡是公孫度佔領,因此袁紹可能只是佔據了幽州的七個郡,但是公孫度所佔領的四個郡的人口很少,不到整個幽州人口的五分之一。曹操的司隸可能也是不完全的,但是潼關以東都是曹操的,可能只有扶風郡不是曹操的,其餘的六個郡都是曹操的,扶風郡的人口不到整個司隸的十分之一。曹操滅掉袁術之後,佔領了九江郡,九江郡是揚州的,張繡投降曹操,張繡的地盤原來是荊州的南陽郡的一部分,可以說曹操大概有四個州多一點,袁紹則是四個州少一點,在州這個級別上兩個人的實力是相當的。曹操的司隸有七個郡一百零六個縣,除去扶風外還有六個郡九十一個縣;豫州有六個郡九十九個縣;兗州有八個郡八十個縣;徐州有五個郡六十二個縣。荊州的南陽有三十七個縣,揚州的九江有十四個縣,假如曹操佔領了這兩郡的三分之一,則至少有十七個縣。讓我們來統計一下,則曹操大概有二十五六個郡三百五十個縣左右。再看袁紹,冀州有九個郡一百個縣,青州有六個郡六十五個縣,幷州有九個郡九十八個縣,幽州有十一個郡九十個縣,除去遼東四個郡四十一個縣,則有七個郡四十九個縣。這樣袁紹當有三十一個郡三百一十二個縣,比曹操多五六個郡,可是縣的數目上就少了三四十個。如果我們比一下人口的話,就會發現曹操的實力要比袁紹強不少。曹操的司隸有三百一十萬人口,除去扶風的十萬左右人口,有三百萬;豫州有六百一十七萬人口;兗州有四百零五萬人口;徐州有二百七十八萬人口。荊州的南陽有二百四十三萬人口,揚州的九江有四十三萬人口,我們還是按三分之一算,這兩郡有九十五萬人口是曹操的。也就是說曹操的地盤上有一千六百九十五萬人口。而袁紹的冀州有五百九十三萬人口,青州有三百七十萬人口,幷州則只有七十萬人口,幽州有二百零四萬人口,除去四個郡的三十八萬,則有一百六十六萬人口。總計一千一百九十九萬。這樣一比的話,曹操的地盤上的人口比袁紹多四百九十六萬,大概多了百分之四十。
我們再看看其他的幾個主要軍閥的情況,劉表的荊州有七個郡一百一十七個縣,除去曹操佔據的大概十二三個縣,大概有一百零五個縣,人口有六百三十一萬除去曹操佔據的八十多萬,大概有五百五十萬左右人口。孫權的揚州有六個郡九十二個縣除去曹操佔領的五六個縣,則孫權最多有八十七個縣,揚州可能被曹操佔據的不僅是五六個縣,孫權的人口除去曹操所佔地區的十三四萬之外,有四百一十四五萬。這樣比的話,孫權的實力要比劉表低五分之一。劉璋有益州除了漢中之外的十一個郡一百零九個縣,益州的人口有七百二十四萬,漢中有二十七萬,則劉璋所佔領的區域中有六百九十七萬,劉璋的實力要比劉表大四分之一。張魯則有漢中一個郡,二十七萬人口。遼東的公孫度公孫康父子有四個郡不到四十萬人口。馬超、韓遂等佔據的則是涼州十二個郡九十八個縣,涼州比內地的人口要少很多,只有四十六萬。靠近南海的交州有七個郡五十六個縣一百一十一萬人口。這樣的話,全國大概有四千七八百萬人口的樣子,曹操所佔地區的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袁紹的佔四分之一左右,孫權佔十分之一不到,劉表佔十分之一多,劉璋佔七分之一。
以上是按照東漢中期人口算的,漢末天下大亂,中國的人口大減。曹操和袁紹所佔的地區的人口,正是天下人口減的最多的地區。而曹操所佔的地區人口減少的要比袁紹所佔地區人口減少的更多。如果,按照當時人的說法十不存一,那麼曹操和袁紹各自將有一百五十萬左右人口。一百多萬人口,大概可以有十萬到二十萬計程車兵,這和官渡之戰中袁紹計程車兵數比較吻合。因此說曹操當時只有萬餘人,大概是靠不住的。荊州、益州和揚州的混亂程度要小於中原地區,但是也一定有很大的減少,如果按減少五分之四算的話,孫權大概有八十萬人口,劉表大概有一百一十萬人口,劉璋則大概有一百四十萬人口。可能劉璋的益州人口減少的要多一些,因為蜀漢後期的人口是九十四萬,三國時期的人口數要比漢末恢復一些。而曹袁地區的人口算的時候,可能減的太多了。這樣的話,在三國時期,魏國的人口當比吳蜀兩國的總和還多。後來魏國,和繼承魏國的晉滅掉蜀漢和東吳也就不奇怪了。(這只是我根據《後漢書》中的《郡國志》做的一個粗糙的統計。)
曹操、袁紹官渡之戰前的實力對比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前,基本上都平定了各自境內的軍閥。二人各自佔領了四個州: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幽州和幷州,曹操佔據豫州、徐州、司隸和兗州。袁紹所佔的幽州並不完全,其中遼東等大概有四個郡是公孫度佔領,因此袁紹可能只是佔據了幽州的七個郡,但是公孫度所佔領的四個郡的人口很少,不到整個幽州人口的五分之一。曹操的司隸可能也是不完全的,但是潼關以東都是曹操的,可能只有扶風郡不是曹操的,其餘的六個郡都是曹操的,扶風郡的人口不到整個司隸的十分之一。曹操滅掉袁術之後,佔領了九江郡,九江郡是揚州的,張繡投降曹操,張繡的地盤原來是荊州的南陽郡的一部分,可以說曹操大概有四個州多一點,袁紹則是四個州少一點,在州這個級別上兩個人的實力是相當的。曹操的司隸有七個郡一百零六個縣,除去扶風外還有六個郡九十一個縣;豫州有六個郡九十九個縣;兗州有八個郡八十個縣;徐州有五個郡六十二個縣。荊州的南陽有三十七個縣,揚州的九江有十四個縣,假如曹操佔領了這兩郡的三分之一,則至少有十七個縣。讓我們來統計一下,則曹操大概有二十五六個郡三百五十個縣左右。再看袁紹,冀州有九個郡一百個縣,青州有六個郡六十五個縣,幷州有九個郡九十八個縣,幽州有十一個郡九十個縣,除去遼東四個郡四十一個縣,則有七個郡四十九個縣。這樣袁紹當有三十一個郡三百一十二個縣,比曹操多五六個郡,可是縣的數目上就少了三四十個。如果我們比一下人口的話,就會發現曹操的實力要比袁紹強不少。曹操的司隸有三百一十萬人口,除去扶風的十萬左右人口,有三百萬;豫州有六百一十七萬人口;兗州有四百零五萬人口;徐州有二百七十八萬人口。荊州的南陽有二百四十三萬人口,揚州的九江有四十三萬人口,我們還是按三分之一算,這兩郡有九十五萬人口是曹操的。也就是說曹操的地盤上有一千六百九十五萬人口。而袁紹的冀州有五百九十三萬人口,青州有三百七十萬人口,幷州則只有七十萬人口,幽州有二百零四萬人口,除去四個郡的三十八萬,則有一百六十六萬人口。總計一千一百九十九萬。這樣一比的話,曹操的地盤上的人口比袁紹多四百九十六萬,大概多了百分之四十。
我們再看看其他的幾個主要軍閥的情況,劉表的荊州有七個郡一百一十七個縣,除去曹操佔據的大概十二三個縣,大概有一百零五個縣,人口有六百三十一萬除去曹操佔據的八十多萬,大概有五百五十萬左右人口。孫權的揚州有六個郡九十二個縣除去曹操佔領的五六個縣,則孫權最多有八十七個縣,揚州可能被曹操佔據的不僅是五六個縣,孫權的人口除去曹操所佔地區的十三四萬之外,有四百一十四五萬。這樣比的話,孫權的實力要比劉表低五分之一。劉璋有益州除了漢中之外的十一個郡一百零九個縣,益州的人口有七百二十四萬,漢中有二十七萬,則劉璋所佔領的區域中有六百九十七萬,劉璋的實力要比劉表大四分之一。張魯則有漢中一個郡,二十七萬人口。遼東的公孫度公孫康父子有四個郡不到四十萬人口。馬超、韓遂等佔據的則是涼州十二個郡九十八個縣,涼州比內地的人口要少很多,只有四十六萬。靠近南海的交州有七個郡五十六個縣一百一十一萬人口。這樣的話,全國大概有四千七八百萬人口的樣子,曹操所佔地區的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袁紹的佔四分之一左右,孫權佔十分之一不到,劉表佔十分之一多,劉璋佔七分之一。
以上是按照東漢中期人口算的,漢末天下大亂,中國的人口大減。曹操和袁紹所佔的地區的人口,正是天下人口減的最多的地區。而曹操所佔的地區人口減少的要比袁紹所佔地區人口減少的更多。如果,按照當時人的說法十不存一,那麼曹操和袁紹各自將有一百五十萬左右人口。一百多萬人口,大概可以有十萬到二十萬計程車兵,這和官渡之戰中袁紹計程車兵數比較吻合。因此說曹操當時只有萬餘人,大概是靠不住的。荊州、益州和揚州的混亂程度要小於中原地區,但是也一定有很大的減少,如果按減少五分之四算的話,孫權大概有八十萬人口,劉表大概有一百一十萬人口,劉璋則大概有一百四十萬人口。可能劉璋的益州人口減少的要多一些,因為蜀漢後期的人口是九十四萬,三國時期的人口數要比漢末恢復一些。而曹袁地區的人口算的時候,可能減的太多了。這樣的話,在三國時期,魏國的人口當比吳蜀兩國的總和還多。後來魏國,和繼承魏國的晉滅掉蜀漢和東吳也就不奇怪了。(這只是我根據《後漢書》中的《郡國志》做的一個粗糙的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