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是每年的12月24日。12月25日,稱為聖誕節,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狂歡夜。一、平安夜: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是聖誕夜的意思,英語叫Christmas Eve(聖誕前夕,聖誕前夜),平安夜也用來表示聖誕節前一天。巧得很,和中國民間的“掃塵節”一樣(夏曆12月24日,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家庭裡都要掃塵,“塵”和“陳”諧音,“掃塵”因而有“除舊”的意思),在舊時的歐洲,平安夜也是掃塵的日子。這一天尤其對農村的父母來說,是非常辛勞的一天。他們要為聖誕節和新年做許許多多事情:忙地裡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廚具、烤聖誕鵝、做蛋糕、佈置聖誕樹、張羅聖誕禮物……等到全家團聚歡慶平安夜的時候,父母們通常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了。聖誕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聖誕夜舉行的活動。聖誕夜彌撒一般分為兩次,晚上9~10點的一次對教眾舉行;另一次是子夜時分的大彌撒,這是聖誕夜的高潮。子夜大彌撒在午夜結束,此時,正好聖誕節來臨,常常伴隨著教堂的鐘聲,敲響了對世界的寬恕、祝福和歡樂、幸福。二、狂歡夜: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狂歡夜。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中國的春節。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白色的是雪花。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三、聖誕節: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它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係。在基督教盛行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但在聖誕節這天不是耶穌的生辰,因為《聖經》未有記載耶穌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起源:據說耶穌是因著聖靈成孕,由聖母瑪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恆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擴充套件資料一、節日習俗:在西方國家,平安夜亦被認為是聖誕老人及其他地區類似人物四處向好兒童派禮物的時間。在義大利,禮物在平安夜當日早上已開啟,而在英國、愛爾蘭、瑞典、丹麥、挪威、芬蘭、葡萄牙及波蘭,聖誕禮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聖誕日早上開啟。在德國大部分地區,聖誕禮物則在平安夜晚開啟。在冰島聖誕節在平安夜下午6時開始,教堂鐘聲會被敲響,人們會與家人一起享用節日晚餐,之後便會拆禮物,一起渡過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會在聖誕日早上拆禮物。對於已離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開兩日與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慶祝。在西班牙禮物則要到1月6日顯現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會被拆。不少傳統聖誕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發生。(二)天主教俗天主教的聖誕節在平安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參看待降節),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聖誕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聖誕季節繼續直至1月4日,如當日是星期六,則至1月5日,當 the Vigil of the 顯現日 慶祝時。(三)、基督教俗傳統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聖誕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穌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一般會有火雞或火腿作為主菜。德國的傳統菜色則有燒鯉魚。參考資料來源:
平安夜是每年的12月24日。12月25日,稱為聖誕節,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狂歡夜。一、平安夜: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是聖誕夜的意思,英語叫Christmas Eve(聖誕前夕,聖誕前夜),平安夜也用來表示聖誕節前一天。巧得很,和中國民間的“掃塵節”一樣(夏曆12月24日,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家庭裡都要掃塵,“塵”和“陳”諧音,“掃塵”因而有“除舊”的意思),在舊時的歐洲,平安夜也是掃塵的日子。這一天尤其對農村的父母來說,是非常辛勞的一天。他們要為聖誕節和新年做許許多多事情:忙地裡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廚具、烤聖誕鵝、做蛋糕、佈置聖誕樹、張羅聖誕禮物……等到全家團聚歡慶平安夜的時候,父母們通常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了。聖誕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聖誕夜舉行的活動。聖誕夜彌撒一般分為兩次,晚上9~10點的一次對教眾舉行;另一次是子夜時分的大彌撒,這是聖誕夜的高潮。子夜大彌撒在午夜結束,此時,正好聖誕節來臨,常常伴隨著教堂的鐘聲,敲響了對世界的寬恕、祝福和歡樂、幸福。二、狂歡夜: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狂歡夜。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中國的春節。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白色的是雪花。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三、聖誕節: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它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係。在基督教盛行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但在聖誕節這天不是耶穌的生辰,因為《聖經》未有記載耶穌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起源:據說耶穌是因著聖靈成孕,由聖母瑪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恆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擴充套件資料一、節日習俗:在西方國家,平安夜亦被認為是聖誕老人及其他地區類似人物四處向好兒童派禮物的時間。在義大利,禮物在平安夜當日早上已開啟,而在英國、愛爾蘭、瑞典、丹麥、挪威、芬蘭、葡萄牙及波蘭,聖誕禮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聖誕日早上開啟。在德國大部分地區,聖誕禮物則在平安夜晚開啟。在冰島聖誕節在平安夜下午6時開始,教堂鐘聲會被敲響,人們會與家人一起享用節日晚餐,之後便會拆禮物,一起渡過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會在聖誕日早上拆禮物。對於已離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開兩日與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慶祝。在西班牙禮物則要到1月6日顯現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會被拆。不少傳統聖誕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發生。(二)天主教俗天主教的聖誕節在平安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參看待降節),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聖誕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聖誕季節繼續直至1月4日,如當日是星期六,則至1月5日,當 the Vigil of the 顯現日 慶祝時。(三)、基督教俗傳統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聖誕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穌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一般會有火雞或火腿作為主菜。德國的傳統菜色則有燒鯉魚。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