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先鋒隊

    不要光說T72坦克了,一直到T90坦克俄軍坦克都是一個德行。大家都能看出來俄軍坦克低矮,而且炮塔多為原型。美國自冷戰後所有的主戰坦克炮塔都是稜形,並且坦克身材高大。其實這是他們坦克設計傳統的問題,俄羅斯把彈倉設定在車體內,認為炮塔沒有整車防護好放在車體比較安全,所以炮塔自然就小。歐美恰恰認為如果坦克車體被擊穿車內彈藥容易殉爆,造成二次爆炸,坦克成員就遭殃了。而俄羅斯不考慮殉爆問題,所以大家經常會看到殉爆的俄系坦克。從戰爭角度來說歐美國家的主戰坦克還是比較人性化。中國的新型主戰坦克也都採用炮塔內部存放彈藥的設計。下圖大家看看被擊毀的T72大多都是殉爆坦克成員沒有生還機會,而M1坦克很好的保護了坦克成員!

  • 2 # 天師520

    主要是兩國坦克設計思路不同。蘇俄坦克不太考慮坦克駕駛成員的舒適度,炮塔大了空間大成員舒適度提高。炮塔小需成員少,擊中後成員損失少,當然需要的駕駛員也少。炮塔小命中機率低,高大的炮塔正好相反。根本原因在於坦克的使用戰術上,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集團大縱深戰術,認為核武器下個別坦克質量已經不是特別重要,用更少的人武裝出更易製造的坦克才是正確的。美國卻不同,認為士兵不是和坦克一樣的消耗品,保證成員舒適是提高戰鬥力的最好方法。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就是蘇聯T-72坦克的設計思路,它是為打世界大戰而準備的,所以它根據二戰的坦克使用經驗,坦克在戰場上的使用次數一般不會重複使用3-4次,所以它的動力系統設計的要求就低於西方的,而且幾乎不把坦克兵當人使用。

    從T-34開始蘇制坦克的工作環境是很糟糕,就比日本的豆丁坦克的工作環境好一點而已。美華人曾經駕駛過T34-85坦克,跑了幾圈後,駕駛員艱難從駕駛艙爬出來,然後表示蘇制坦克的駕駛員是個體力活,轉向換擋需要特別大的力氣,甚至需要拿個鐵錘來敲,跑幾圈下來駕駛員就累虛脫了。而這樣的設計理念一直延續到後期的坦克設計中。

    而T-72設計低矮就是為了減小著彈面積,增加防護。但是這對於身材高大的斯拉夫人來說是十分辛苦的。所以駕駛T-72的坦克兵不能太多也不能太高,而為解決這一問題甚至從蒙古士兵裡面抽取坦克駕駛員,這也是T-72使用自動裝彈機的原因之一。

  • 4 # 近衛步兵師

    能得出T-72低矮,而美式坦克高大的結論,說明沒有好好查資料。

    T-72車高2.23米。

    美國M1系列坦克車高2.44米。

    對於主戰坦克來說,高21釐米也叫一個低矮,一個高大?

    有趣的是,T-72和M1同屬第三代主戰坦克,

    而美國的第二代主戰坦克M60系列,根據子型號的不同車高在3.1-3.27米之間。

    M60系列坦克的車高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那個巨大的車長指揮塔,當換裝尾艙式炮塔,也就是M60-2000坦克,車高一口氣降低到2.89米。直接把與T-72坦克的車高差距縮小了大約一半!

    M60-2000

    美國主戰坦克從第二代發展到第三代,車高反而降低了,就連第二代的現代化改進型,也在降低車高。

    也就是說,美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蘇聯降低車高的考慮是對的!

    還有人說,蘇聯降低坦克車高是犧牲坦克兵的舒適度,使得駕駛員的空間狹小,不得不招收矮個子的駕駛員。

    這又是一個你比坦克設計師聰明的系列!

    看看T-72的坦克車組的分佈示意圖。

    示意圖

    沒錯,T-72的駕駛員座椅就是個躺椅,駕駛員半躺在座位上就可以了。

    再看美國M1主戰坦克的駕駛員位置。

    示意圖

    沒錯,還是半躺在坦克裡面。

    所以,坦克車組的舒適度恐怕不是影響車高的元素。

    坦克的高度恐怕是各種因素綜合考慮之後的結果:比如防護性、機動性、複雜地形的透過下,坦克其它子系統的權衡等等。

    有人說,坦克車高降低,有利於降低中彈機率,如果雙方主要使用直射武器,比如坦克炮、反坦克炮、火箭筒等等,也許這是成立的。

    不過隨著主動防禦系統和反應裝甲等等相關技術的逐漸成熟,車高的因素恐怕在逐漸減弱,所以我們看到俄羅斯公佈的新一代主戰坦克T-14,車高變成了3.3米,這也是軍事科技發展的結果。

  • 5 # 制導小龍蝦

    這就牽扯到東西方坦克的設計理念了。

    冷戰期間,蘇聯在戰略上是進攻方,進攻方對突擊兵器的重要要求就是機動效能,對坦克來說就是要跑得快、跑得遠、受路況限制要小,這樣才能實現大縱深突擊理論。而機動、火力、防護不可能完美的兼顧,如果非要兼顧的話在設計上就必須犧牲其他的屬性。蘇聯坦克為了機動效能就必須限制其整體重量,而坦克的重量又和其防禦能力掛鉤,所以在重量小的情況下只能靠靠低矮的外形、大傾角的裝甲設計來提高防護能力。於是蘇聯設計出來的坦克外形就低矮,炮塔圓滑,只有這樣才能使輕於西方同代坦克10噸的情況下依然有相當的防護力。

    而北約為代表的西方坦克處於戰略防禦態勢,作戰採用機動防禦,在構築好的防禦陣地進行機動防禦,對其機動性要求(主要是戰略機動能力)不高,而對於另一個屬性:火炮仰俯角度要求、人員作戰效能、火炮命中精度和威力要求要比蘇聯高。大的火炮仰俯角度、大威力火炮、先進火控系統都需要有較大的炮塔空間,而大炮塔空間似的成員活動空間也大,作戰環境相對舒適,人機功效較高。

    所以,奉行進攻策略的蘇系坦克比奉行防禦策略的西方坦克要低矮這是必然的。

    順便一說,對於坦克的戰略機動能力很多人都不太在意。但在冷戰環境下的大突擊時代,蘇系坦克的戰略機動能力相當強悍,雖然雙方坦克自身載油量行駛里程差別不大,但較輕的蘇聯坦克的懸掛系統在嚴苛的戰場上壽命更長。代價就是坦克低矮、空間狹小,作戰環境極其惡劣。蘇系坦克的坦克兵吃的苦要比西方坦克兵吃的苦多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裡掉牙齒真的是親人去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