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玄武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一種出身論 為基礎的社會等級制度,源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次大陸之後。雅利安人為了固化統治,遂逐漸形成了婆羅門(管靈魂)、剎帝利(武力)、吠舍(生產)、首陀羅(奴僕)的四大種姓,各個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明確,壁壘森嚴不能流動,各有自己從事之職業,並且不能相互相互通婚,低種姓男絕對不可以取高種姓女,一旦發生,通婚的孩子成為不入四大中心的賤民,乾的更是收屍這類低賤的職業。

    此制度形成之後,歷經幾千年,雖然產生諸多變化,並且在印度獨立後的憲法之中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種姓制依然存在,並且影響力巨大。究其原因,主要有有法不依、政治文化的相對獨立性以及滯後性。

    首先,印度憲法及相關法律已經廢除,但是憲政要義,除了有憲法,還必須切實執行憲法。印度種姓制延續至今,很大程度上與印度憲政不力有關,由於腐敗和物質力量有限,印度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並不能完全有力度的執行法律。同時,一些政策還更加固化的種姓制。比如,2014年莫迪上臺之後,承諾增加低種姓福利,創造更多就業。雖然看起來不錯,但這明顯在政府政策中又以種姓制為基礎制定政策,不利於消除種姓制。

    其次,種姓制度作為一種政治文化,或曰意識形態,有其相對獨立的一方面,不會完全隨著印度社會變化而變化,顯現出一定的滯後性,從而阻礙了印度社會的政治發展與經濟進步。

    總結一下,兩大原因,印度政府執行不力+種姓制度作為一種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和滯後性。

  • 2 # 味論天竺

    從兩千多年前的佛陀時代,到中世紀的虔誠運動,到近現代甘地等人的社會改革,到印度憲法的制定,印度大部分的社會、思想運動都進行過改變甚至革除種姓制度的嘗試。但是這些嘗試都無一例外地僅能對種姓制度作出調整,而無法根除。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1、印度的種姓制度,從根本上講就是社會階級。然而階級是社會的根本屬性,沒有任何一個社會——包括北美和歐洲在內的社會可以消除階級(其實根據個人經驗,歐洲社會的階級固化現象其實更嚴重……),更談何印度社會!

    2、種姓上升困難。除了我們熟知的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這四大種姓之外,大種姓之下還細分有各種副種姓,這些種姓的劃分基礎就是職業。比如做陶器的種姓,當門衛的種姓,敲鼓的種姓,唸經的種姓……於是各個副種姓在家族內世世代代傳承著自己的職業。更麻煩的是,人們是可以從一個人的姓氏中判斷出一個人的種姓的。於是撿垃圾的種姓,就永遠只有撿垃圾的工作能做,他也缺少其他社會資源去改變自己的地位。

    3、破除種姓制度最有效的手段是通婚。但是印度從摩奴法論的時代,甚至更早的時期,就對種姓間通婚作出了嚴格的規定。逆婚(就是女方種姓比男方高的婚姻)生出的子女,是要淪為賤民的,即位於四大種姓之下,沒有種姓的不可接觸者。此外,婚姻中,高種姓的人也會被低種姓者汙染(因為體液交換)。所以透過通婚來促進種姓融合的途徑,也無法順暢進行。

  • 3 # 跨越火線

    種姓制度根深蒂固,高種姓人不會放棄既得利益。低種姓人大多信奉印度教,教義告訴人要忍耐。現代白人種族主義思想影響印度,高種姓的人是雅利安人的後代。印度也沒有中國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大起義。

  • 4 # 聖鵬

    這個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宗教歷史原因,印度最原始是宗教婆羅門教是現代印度教的前身,從幾千年前就把印度人分為等級森嚴的幾大階級,讓人相信身為什麼階級是不可改變的,是神的意思,這一世是賤民如果認命,下一世可能就是高種姓,這也是佛教這樣倡導眾生平等的宗教在印度幾乎滅絕卻更適合中國的原因,根深蒂固的傳統幾乎不可改變

    2,文化水平的原因,印度文盲的比例比我們國家解放前還多,社會民眾普遍文化低造成人更加迷信,不能分辨傳統的弊端,偏激頑固的印度教徒數量太多,尤其在這樣的宗教大國

    3,雖然近代印度廢除了種姓,但是然並卵,印度近代是由半殖民地制度轉變過來的,國家看似統一,實際還是一種很難想象的分裂狀態,光是地方語言就上千種,基本從一個地方人到另一個地方打工,不懂當地話或雙方不同時會英語,基本只能憑手勢眼神交流,一個連語言都很不統一的國家,你能想象可以響應政府號召同時廢除傳統種姓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觀音》主要講了什麼故事?